基于xMOOC和c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14-04-29 21:31付检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22期
关键词:混合教学教学模式

付检新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了教学形式,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但是,随着MOOC的迅速发展,其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比较MOOC的两种课程模式cMOOC和xMOOC,分析了二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劣势,提出了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 MOOC;cMOOC;xMOOC;教学模式;混合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2. 07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2- 0112- 02

1 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以其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开放的在线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并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巨大冲击。MOOC的拥护者视其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认为将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然而,随着MOOC实践中问题的逐步显现,人们对其也从追捧和推崇,转为质疑与反思。批评者将MOOC喻为“微视频与在线测试的交织物”[1]和“巨大的在线演讲厅”[2],针砭其弊端,譬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传统、课程完成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等[3],令MOOC“过时”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MOOC创始人之一的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也指出,“如果2012年是MOOC元年,2013年将成为批判MOOC之年”[4]。面对莫衷一是的争议,该如何理性地认识MOOC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于MOOC面临的困境,又该如何破解?

严格来说,MOOC包括cMOOC和xMOOC两种课程模式,二者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均有很大差异,各有优劣。因此,本文将对cMOOC和xMOOC两种课程模式的特征和优劣势进行辨析,以期更加理性地认识MOOC,为优化MOOC教学模式提供思路。

2 MOOC模式的特征分析

MOOC自2008年诞生至今,产生了两种代表性课程模式:一种是以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与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于2008年合作开设的“联通主义与连结性知识”(CCK08)为代表的MOOC课程,因其基于联通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后被称之为cMOOC。此后,又有CCK09、PLENK2010、CCK11、LAK11、MobiMOOC、DS106、eduMOOC等cMOOC课程陆续上线,但发展缓慢。另一种是2012年以来依托Coursera、Udacity、edX等平台而大量涌现的MOOC课程,这类课程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基于技术的精细化教学设计吸引了大量学习者,并引得著名大学纷纷加盟建设。为了区别于cMOOC,这类MOOC也被称为xMOOC(x表示扩展或加盟)。截至2013年12月,三大MOOC平台共开设700多门xMOOC课程[5],其规模与社会影响远远超过cMOOC,掀起了MOOC发展高潮。

尽管cMOOC和xMOOC都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但二者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2.1 cMOOC和xMOOC的学习理论比较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cMOOC以乔治·西蒙斯2005年提出的联通主义为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动态和网络化联结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学习不仅发生在学习者个体内部,还发生在人体外部;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 并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 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 提供给个人继续学习;由于知识不断进化,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和学习能力比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联通主义针对网络时代学习的问题与挑战,揭示了网络时代学习的互联特性,表达了“关系中学(learning by relationships)”和“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的观念,提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与社会变化的学习模式,具有理论创新。但是,该理论仅仅在学习的外部联结上提出了一种视角,并未系统关注和解决学习的发生问题,对学习的其他特征和需求关注不够[6]。

xMOOC以行为主义为学习理论,该理论盛行于20世纪中期,认为学习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故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根据该理论,学习过程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要给予学习者什么样的刺激并且如何来强化,但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2.2 cMOOC和xMOOC的教学模式比较

cMOOC提倡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分享,关注学习网络中学习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引发知识的迁移、构建和创造。因此,在cMOOC课程中,教师仅提供少量预制知识作为知识探究的基础与起点,大部分课程内容是学习者基于各个主题,通过汇聚、混合、转用各种学习资源,以及通过讨论、思考、交流、分享,形成新知识而动态生成的。对于cMOOC而言,课程目标不是复制、重复已有知识,而是构建、创造新知识。

在cMOOC模式中,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活动包括:浏览课程内容与安排,注册课程;阅读课程中心平台上发布的课程信息、学习材料等;参加论坛讨论、在线讲座等活动,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互动,分享观点和意见;通过社交网站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个人制作的音频视频等资源,构建学习网络。教师的教学工作则主要是设定学习主题、推荐学习资源、引导论坛讨论、主持在线讲座以及管理课程中心平台,其地位与作用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改变,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人和协调人的角色,而非课程主导者[7]。

xMOOC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和完整的教学过程,其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在线视频授课、在线测试和线上线下讨论。与cMOOC不同,在xMOOC中,授课视频和练习是核心学习资源,授课视频一般为10分钟左右,以保持学习者注意力的有效集中,保证学习效果。同时,在授课视频中穿插即时测试,并且测试题大多为客观题,便于利用机器测评、反馈,以确保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课后一般需要完成作业,作业批改通过在线测评、自我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完成。此外,课程会安排小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线提问,等待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也可以去讨论区借鉴别人的想法。教师通过定期发布授课视频、课件、作业,来控制教学进度。总之,xMOOC接近于传统教学教学模式,就像“传统课堂在互联网的投影”[8]。cMOOC与xMOOC的差异见下表1。

2.3 cMOOC和xMOOC的优劣势

cMOOC以联通主义为学习理论,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知识和学习的特征,适合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生成式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但是,cMOOC在教学目标上的不清晰、教学内容的不固定、教学过程的不监控,以及对于知识创造的追求,都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必须具有很强的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因此,其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稳定、易于操作、可供一般教师使用的实践模式[9]。

xMOOC基于名校名师名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基于新技术的精细化教学设计,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习分析与反馈,使传统大学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极大提升与延展。同时,xMOOC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适合固定内容知识的学习,并具有成熟的、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但是,xMOOC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表明其实质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不适应数字时代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认知和非结构化、研究性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3 MOOC教学模式的优化

从cMOOC和xMOOC的实践来看,其教学模式既有显著优势,也存在严重不足,有待完善和优化。

3.1 混合MOOC课程模式

借鉴cMOOC的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创新和xMOOC的精细化教学设计与大数据学习分析,探索融合cMOOC与xMOOC各自优势的新MOOC课程模式,即,对于课程中必须掌握的确定性知识,采用xMOOC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对于课程中需要进行知识拓展的部分,则采取cMOOC教学模式,以促进知识的创造与共享。

3.2 混合教学模式

无论cMOOC还是xMOOC,作为在线课程和网络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这点可以从当前MOOC最为人们所诟病的低课程完成率和教学质量不高的事实得到佐证。因此,可以基于MOOC课程,采用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在线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即学生在课外通过互联网使用MOOC课程资源,自主开展课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面授辅导,答疑解惑。

3.3 MOOC嵌入模式

尽管MOOC课程数量已经颇具规模,但是,就国内学习者而言,具体到每个学校、每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不一定有完全适合的MOOC课程资源可以利用。因此,与上述两种模式都以MOOC课程为主不同,MOOC嵌入模式是以本校的课程资源为主,嵌入相关MOOC课程资源,作为辅助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既利用了优质MOOC资源,又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阶段,MOOC嵌入模式是国内高校尝试开展MOOC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申灵灵, 韩锡斌, 程建钢. “后MOOC时代”终极回归开放在线教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17-24.

[2]Dough Guthrie. MOOCs are Toast or at Least Should Be [EB/OL].[2013-07-31]. http://www.forbes.com/sites/dougguthrie/2013/07/31/moocs-are-toast-or-should-be/.

[3]高地. 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的六大问题的审思[J]. 远程教育杂志, 2014(2): 39-47.

[4]莱瑞·约翰逊, 萨曼莎·亚当斯贝克尔. 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6): 18-23.

[5]康叶钦. 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4(1): 85-93.

[6]王佑美, 祝智庭.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06(3): 5-9.

[7]王萍.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 现代远程教育, 2013(3): 13-19.

[8]郝丹. MOOC: 颠覆与创新——第4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1): 5-17.

[9]韩锡斌, 翟文峰, 程建钢. cMOOC与xMOOC的辩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整合[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6): 3-10.

猜你喜欢
混合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研究
“混合教学”在开放大学教育模式中应用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