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双边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渗透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学习技能素养有效培养的重要渠道.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情境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学生探究技能、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构建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学生、课堂,是构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三项要素.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的重要阵地.如何将教师、学生、课堂这三个要素进行有效的融合和统一,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实践探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成为衡量和评判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之一.基础教育大纲强调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同时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能动学习潜能,良好学习技能,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初中生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处在青春发育的特殊时期,具有丰富复杂的内在情感和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扬”学生积极能动学习情感的“长处”,“避”学生消极畏惧情感的“短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能动学习情感的情境,让初中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能动探究实践的学习情感.基于此点,本人就情境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设置生活性教学情境,让初中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实践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世界,改变自然,提高生活.生活性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性,在数学学科的每一个知识点中都可以找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踪迹”.同时,初中生对现实生活问题充满“亲切感”.教育心理学指出,生活性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能够使初中生的学习内在潜能得到有效挖掘和激发,从而使主动探析成为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放大数学教材中生活因素的情感激励作用,设置出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实际的生活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性问题情境中,情感发展“敏感区”得到激活,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三角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特性,设置“小明有三个木棒,现在他要将三根木棒拼接成一个三角形,请问这三根木棒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拼接成一个三角形?”的现实问题情境,这样,教师将拼接三角形的问题与三角形三边关系内容进行了有效融合,使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问题情境中,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内在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激发,从而在积极情感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探知活动.
又如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激发学生探知学习情感,设置“如图所示,点A,B,C表示三个村庄,现要建一座深井水泵站,向三个村庄分别送水,为使三条输水管长度相同,水泵站应建在何处?请画示意图,并说明理由”这个现实生活中建设工程选址的问题案例,这样就拉近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使“主动学”成为内在自觉要求.
二、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形成能动探究的学习潜能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内容、教师教学理念等,都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案例进行有效的展示和体现.由于初中生学习情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案例时,往往表现出不愿探究、不愿分析的特性.而探究实践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同时,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情感的培养,重视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过程的指导,做好学生探究实践技能的传授.由此可见,探究情感培养是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探究方法传授作为探究情感培养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内容要义,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典型问题案例探析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为能动探究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方法保障.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答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和策略,利用数学问题案例的典型、概括作用,设置了“已知:
上述问题案例是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问题案例时所设置的一道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该问题案例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案例解答过程中,特别是解答“依点P的变化,是否存在t的值,使△PQ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内容时,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就为初中生思维创新活动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学生在运用多样性解题策略过程中,知识面得到了扩展,思维得到了训练,思维活动更加灵活和全面.久而久之,学生对此类型问题案例解答时就能得心应手,为以后开展思维创新活动打下了能力基础和思想保障.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就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置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案例,引导和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锻炼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初中生在不断实践锻炼进程中,掌握各种解题策略,形成有效解题方法,享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而产生主动找寻不同解题策略的内在能动性.
四、设置评价性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养成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需要外在因素的有效指导和评判.评价教学作为评判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轨迹、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利用评价性教学策略,有意设置出评价性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展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并且暴露出自身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瑕疵,此时,教师开展评价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评价、师生评价或生生评价等活动,对学生的解题观点进行充分、全面的评判和辨析,指出其存在不足,指明其正确方法,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教学的积极功效,促进学生勤于反思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
[2]纪荣闪.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1(19).
[3]雷晓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2(22).
[4]张红梅.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析[J].华章,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