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证券行业创新业务的发展

2014-04-29 22:44安美玉
时代金融 2014年24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证券公司

安美玉

【摘要】近年来股市低迷,券商的经纪业务发展式微。创新业务的发展条件业已成熟,大力推广创新业务,不仅有利于券商的业务转型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广大股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及融资途径。

【关键词】证券公司 创新业务 经纪业务 实体经济

一直以来,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证券公司就是帮助股民买卖股票的,而事实上,以“提供股票交易通道并收取佣金”为主要内容的经纪业务只是证券公司的一项传统业务。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着眼未来,大力发展股权融资,资本中介,融资融券,资产托管等创新类业务,从而占据了行业发展的先机,推动了行业的全面升级。

一、创新业务发展的背景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破坏性创造”理论中提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新组合、新模式,西方经济确实有危机和周期性,这恰恰是经济有活力和有动力的表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是一种“破坏性的创造”。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创新推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改革与创新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证券公司做优做强的必由之路。

在国内,无论是从全局上说,还是具体到金融体系、金融企业,“不会创新、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和金融最大的风险”,这已经不是要不要创新的问题,而是必须创新和怎么创新的问题。国家也在积极培育创新氛围,借助创新创造价值,要求各级政府单位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资本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资本市场层面,中央确定的改革力度将“远超预期”,将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目前全球经济负面因素居多,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回升复苏乏力,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不足、内部发展不平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出口增速及投资增速也将放缓,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面临着结构性的挑战与机遇。而创新业务正是券商转型的突破口,也是券商未来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创新驱动,提升证券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最终增强整体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二、创新业务的显著优势

(一)创新业务促进了证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美国证券公司上世纪70年代业务结构与目前中国券商类似,经纪、投行以及自营等传统业务占据了证券公司70%~80%的收入,其中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不过在经历了上世纪60~90年代证券业变革之后,2000年后美国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仅占10%左右,包括各类创新业务的“其他”类收入已占据证券公司收入的70%以上,同期美国证券业净收入增长近60倍,而在公司层面,高盛公司也是通过上世纪60~90年代间一系列的业务创新,成长为行业翘楚的。

近年来,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总体呈现振荡调整的走势,且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再加上IPO速度放缓,导致券商经纪、投行等传统业务收入下滑明显。在传统收入来源萎缩的背景下,创新业务成为盈利增长点。自2007年至2010年,监管机构陆续推出了直投、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2011年,证券市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创新业务对证券公司盈利的正面影响。根据2011年券商公布的年报测算,来自直投、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收入占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2011年营业收入(经常性损益)分别达到30%和15%,也是两家券商2011年业绩明显好于同业的关键。再以2012年兴业证券为例,其经纪业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19.17%,投行业务营业收入减少39.78%;但自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518.15%,资产管理业务增长26.61%。海通证券也表示公司创新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其融资融券余额和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规模增长迅猛,创新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有效抵御了传统业务收入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上市证券公司业务构成来看,2008~2011年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为80%左右。经纪业务占比较高的后果是,各家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单一,由此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价格战成为各家证券公司首选的竞争手段,最终结果是行业佣金率一再下降,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创新业务的推出和深化彻底改变了券商单一依靠经纪、投行等业务发展模式,优化了券商收入结构,降低了券商业绩波动,同时增强了券商的盈利能力,有利于证券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业务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需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一定要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金融服务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部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中国的高储蓄率和“两多两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问题严重,已经影响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稳定安全,随着中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整顿的升级,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单纯依靠银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融资需求,必须更多地发挥直接金融的作用,将银行体系内的大量储蓄资金转变为实体经济中的投资资金,即“金融脱媒”,要完成这一转变,只能依靠创新。实体经济的需要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随着创新加速,证券业将在投、融资两端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未来通过各类创新,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也将呈现多样化,在帮助企业融资、并购、发展以及解决融资平台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面对“两多两难”的痼疾,证券行业已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以新三板为主的场外市场就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对接资本市场的难题,引导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13年,全国多个城市都在加快推动所属的开发区及高新园区入围“新三板”扩容试点。针对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企业在发育期间存在的融资难、股权不清晰、企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证券行业都可以推动企业的品质和素质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便利,更为便捷的开展经营活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创新也可推动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相关工作尽快完成。

另外,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也为企业开辟了除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以外的新型融资渠道,除通道融资外,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服务,有效降低了融资门槛,摆脱各类政策限制,实现了多形式、多渠道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券商也成为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多数券商都已针对政府融资平台推出了融资产品,比如东海证券的“海融”平台就是专门针对县、区级以上的政府平台,综合运用金融市场融资工具,为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提供全面的融资及顾问服务,缓解政府融资压力,突破信贷瓶颈。证券行业创新发展成果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业务为民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融资手段

在通道业务的模式下,股民通过券商买卖股票,无论股民收益如何,券商都能稳赚佣金。在行情好时,皆大欢喜,而一旦行情不好,股民则怨声载道,券商也会因为股票交易量的下降而减少收益,可谓是双输的结局。而对于普通民众或中小企业,通过券商来融资更是天方夜谭。创新业务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一方面,约定式购回,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融资等新业务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融资的手段;另一方面,个股期权,融资融券等新业务为客户实现风险规避,双边交易双向盈利提供了有效途径。

只有双赢的模式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必将使得券商与客户都尝到甜头,推动整个证券行业的发展,也为民众财富的保值增值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创新业务发展的现实条件

当前证券创新发展形势利好。“十二五”期间(2011~2015)我国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形成求创新、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金融创新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券商面临着广阔的创新空间。

一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日益深化,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层出不穷的需求,要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二是财富管理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不仅个人储蓄要保值增值,社保资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也面临投资运营的问题。过去10年,地方管理的养老基金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胀后是负的0.9%。目前,全国企业存款20多万亿、机构存款20多万亿、个人存款30多万亿,其中很大比例需要通过财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三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管理市场风险,成为企业和家庭极为现实和普遍的需求。

综上,创新业务的优势显著,其发展的条件业已成熟。证券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已成为行业共识。新业务带来的增量业绩和创新业务对传统业务的优化及二者协同效应的发挥,实现了证券行业的成功转型,呈现多种业务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并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投融资需求、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专业服务能力逐步显现,证券行业创新业务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璐.《证券行业:创新业务或成发展支柱》.《金融时报》,2013年3月28日.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证券公司
关于某证券公司IDS项目平台建设浅析
证券公司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
深入开展证券公司结售汇业务试点
关于全球低利率问题的若干思考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提高证券公司营业网点产品销售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