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2016-11-05 19:25丁怡舟
企业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

丁怡舟

摘 要:电子商务从开始发展至今,对传统实体经济形成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其结果是进一步拉大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造成经济市场的过度竞争,加重城市市民的“懒汉效应”。本文先简述当下电商的发展状况,然后描述我国电商发展过快的三点原因,最后再描述我国电商对经济的三点影响。

关键词:实体经济;过度竞争;懒汉效应

引言:以“市场经济自我调节为主,政府提供服务为辅”的经济体制,使我国转向了商品供给过剩居民消费能力有限的时代。电子商务(E-Business,以下简称电商),一项通过互联网发展起来,将商品交换从传统实体经济的框架中解脱出来的新经济形式,被视为现代市场竞争成败的必需因素,并受到来自各方的大力青睐。但是,技术的进步,并不一定会带来长期经济效益的增长和人民福祉的增加。如果新技术使用不当缺乏适当法制规范,甚至可能引起经济危机、金融海啸及市场失灵等现象。政府,作为第二只“看得见的手”,必须在电商市场上,起到必要的规制作用,将现有不规范的虚拟市场变为有序的市场进行管理,并重振地方实体经济。

一、我国电商的发展现状

电商作为一项新兴网络技术与商业的结合体,其简化的程序、便捷的操作、时髦的方式,在一开始就赢得了很多城市市民的青睐。但是电商的不断发展,却也展现出很多现实的问题。首先是电商下的商家利润低,大部分零售商家利润不足10%[1]。其次是电商将市场供给资源过度集中在沿海一带,导致地方资源严重匮乏,经济发展呈现非良性发展。随着电商将资源过分集中,国家税收来源也受到影响,长此发展下去国家税源会变得单一,加大征税风险程度。所以,网购并非是国家实现商业现代化的治本之术,实体经济依然有它的合理存在价值。

二、我国电商发展过快的原因

(一)政府大力支持。在我国,一个新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政府对电商的各项税收优惠扶持,是我国电商过快发展的首要原因。电商每年向政府缴纳大量税负以后,政府利益的短视效应更容易发生,而忽略了整个经济稳定增长的来源,更多的是来自于应用电商平台的无数实体商家所做贡献。由于经济源头利润降低,在长远看来,其对经济总体增长贡献率会不断降低。在国内由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出现,很多内地大型批发市场开始不断呈现出萎靡,甚至关门倒闭的现象——例如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南充市光彩大市场、乐山市长江市场等。在政府大力支持电商的背后,是因为要求一系列经济指标达标,而通过电商这种快速进账方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忽略了长远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实体经济。

(二)“网购文化”的兴起。现代城市化的标准是数字化,新一代人为了追赶这种潮流,将各种生活方式都向数字化靠拢。电商,正是选中了这一新兴消费群体,将其作为潮流的代表,然后引导整个社会群体进行网购,造就一种“网购文化”,视那些不进行网上购物的行为为落伍。加上人的惯性思维和宣传效应,网购也就开始流行起来。

(三)民众对特殊商品的追求。对千奇白怪的商品的角逐是让电商发展起来的根本动力。特定人群对特定商品的需求(如Cosplay服装道具、特定款式的手链项链等)造就了电商根基的牢固。从过去人们拿票据换商品,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商场超市选购,最后到今天的闭门不出网购。人的需求欲望被无限地扩大,常规商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内心膨胀的欲望。大部分电商针对人们的特殊怪癖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网络渠道联系商家完成交易。

三、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电商造成“懒汉效应”。懒汉效应:是指人因为长期习惯于某一种商品或服务,导致其在今后的商品或服务选择过程中,不愿意去改变这种已经形成的习惯,而养成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效应。不管是电商的B2B服务模式(商家对商家)或B2C服务模式(商家对顾客),都是以快捷方便、送货上门为准则。一旦习惯于网上购物,很难再将顾客购物习惯改变。从小钩针到串珠,从耳机到各类家电,电商的出现不只是吸引顾客,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顾客的购物方式,并养成更多的“城市懒汉”。而这种方式不管证明是否有效,都会被“懒汉”接受而难以更改。有些商品的购买(譬如楼下超市购买一双鞋袜)如果用传统方式购进,可能会节省顾客时间成本也让本地商家有利可图。而如果采用网上购物方式,不但可能会增加社会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如运费),还容易增加购物者所花费的时间并相应降低内地商家的客源。当顾客习惯网上购物以后,不管这种方式是否“理性”,“懒汉”顾客都不再会选择其他更加理性的方式,从而进一步使得“理性人”向“非理性人”的转变而“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出现电商平台的垄断。

(二)电商造成经济发展失衡。经济发展的失衡,是电商带给我国的第二大冲击。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而这一经济的过分集中也离不开电商的推波助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电商盛行的今日,仿佛也只是一种空虚的口号。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第三产业的大力推进,仅靠第一、第二产业所提供的支撑,难以维持地方的经济发展。而电商却在第三产业上尤为活跃,特别是在小商品经济市场的供给方面,电商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却将无数商家合并血拼,沿海无利而内地也无利就是减价商品在电商平台出现的后果。尤其“淘宝”出现以后,更是将内地小商品经济市场推向崩溃的边缘。而这种现象还会引发经济学的“破窗效应”,即让已经糟糕的状况变的更加糟糕[2],从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失衡。

(三)电商造成过度竞争导致利润薄弱。自古经商,都强调有利可图,一分钱一分货。可电商有意让天下各种商品甩卖,毫无利润可言。全国商品在电商平台不断甩卖,唯一能够分出胜负的就是低价,“劣币驱逐良币”正是电商平台给我们带来的后果。许多商家为了促销,毫不顾忌地生产假冒伪劣货物供顾客选择,其产品质量越来越差,都是因为商品利润过度降低。凡是在淘宝开过网店的商家都知道,质量并不是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如何在已经很薄的利润上再去获利则是优先考虑的要素。不经过中间商,直接通过厂家发货只会出现商品价格更加低廉,最终出现厂家之间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并不一定会促进效率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淘宝通过电商平台,将数以万计的同类产品商家整合到一块,然后将同类商品以价格排序的方式呈现给买家。这种信息化完全对称的市场,对于商家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同类商品的选择,大部分买家都会角逐价格更低的产品。在美图泛滥的虚拟市场,价格的高低很可能决定着顾客的关键性选择,过度的竞争不但不会让价格趋向于商品本身的价值,而可能会让价格低于其本身的价值(如甩卖现象)。小商家为了完成业绩,比大型商家更容易亏本甩卖商品。这样的做法损害了高质量大型商家的利益,让“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断重复发生。这种价格的恶性竞争会跳出原有电商范围,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让整个经济市场毫无利润可言。交易的唯一获利者,只有经营此平台的电商本身(如阿里巴巴集团),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零售商家普遍的利润普遍不足 10%,乃至于网络零售难以成为解决实体经济的转型之道,尤其是难以解决大型企业、工业、产业集聚地的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哲.将电子商务还给实体经济[N].中国纺织报,2013-5-24(2)

[2] James Q. Wilson, George L. Kelling. Broken Windows[J]. The Atlantic Monthly, 1982, 2(3):4-6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
浅析银行贷款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浅析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