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萍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应转变观念,根据需求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培养合作意识。同时,要从内容、时间、深度、评价等方面调控合作学习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很多学生习惯了由教师把新课内容灌输给自己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忽视了课堂中存在的知识发生过程、情感教学目标,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极大地妨碍了所有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探索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中一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参与合作;教师如何分工合作、如何研究问题、如何补充完善等合作技能的具体指导;怎么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应是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有效情景氛围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以设置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解答不了,或者得出的结论模棱两可,无法确定是否正确,从而产生想与别人交流或听取别人意见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主动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这一课时,先出示问题:看一看这张表让我们填写什么?(统计机动车通过情况表,需要填写的数据:时间段,机动车种类包括小汽车、大客车、货车、摩托车,最后合计,学生每人一张)
放录像1分钟,学生观看视频后独立进行统计,然后各自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统计出结果了吗?学生报出了各不相同的数据,利用这个机会,马上问学生:“为什么不能统计出结果来?你们有什么办法吗?”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我记了这辆,就忘记了记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忙不过来……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学生心中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有同学和我合作该有多好啊?学生就会想到与他人合作并自行组织小组成员且自己分好工,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接着重播新放的视频,再汇报统计结果。最后提问:通过刚才对1分钟机动车流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你知道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 这样情境的创设,能激励学生自发地产生小组合作的愿望,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提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例如四年级“一亿有多大”这节实践课,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著名法国画家毕加索的一幅名画《拿着烟斗的男孩》,谁来猜一猜,这一幅画值多少钱?这幅画在纽约拍卖出了1亿美元的价格,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品。1亿美元有多少呢?放在钱包里放得下吗?如果把1亿美元全换成1美元,能换多少张?把这1亿张钞票全叠起来能有多厚呢?我们今天就用这些白纸来代替钞票,这1张就是1美元。如果想知道猜想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可能会答:拿1亿张来量;量1张的厚度,然后乘以1亿;还有的回答先量一部分纸的厚度,这时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合作量出100张纸的厚度,那按这样计算,1000张呢?10000张呢?……这样继续推算下去,1亿张纸叠在一起的高度就是1000000厘米,相当于多少米呢?学生回答:10000米,接着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有学生说:“它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高”,等……学生马上感悟到:1亿太大了,毕加索的这幅名画真是价值连城哪!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亿的大小,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探究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三、合理分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行为,这就需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想要成功开展小组学习,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分工意识。要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明白自己担任的特定角色,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明确身上的学习任务,只有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确保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统计”这一课, 教师要安排学生在小组中抛硬币,并记录正反的次数。在抛硬币前必须明确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自己抛两次,并在别人抛的时候报出结果,帮助记录,轮流完成活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如果学困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小组长也能提醒他们:“我来干……你来干……”“我的任务完成了,现在轮到你了。”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发挥了作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记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有效引导,达成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是否成功,与教师的引导和参与紧密相连,因为在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随机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无法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除了事先讲清合作要求外,还应该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我请每组的组长将32根小棒分给组里6个成员,通过小组讨论后来确定自己的角色,再开始分工合作。在合作时,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水平的数学感知能力,如分小棒时,有1根1根分的,有2根2根分的……而这时,我没有马上教学生如何分,而是让他们动手操作,在自主体验和探索思考中得出该如何分会更节省时间也会更方便。分到最后有些小组发现,“还剩下2个小棒,该怎么办呢?”学生这时就开始畅所欲言了。有的说:“我们小组有6人,小棒只剩2根,剩下的就不再分了。”我马上提出:“那么就把剩下的2根分给任意的2个同学好了。”同学们齐声说:“不行,这是不公平的。”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
五、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合作学习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个体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统一的过程,认知过程和情感态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激励性评价非常有利于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既要对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进行评价,更应关注整体的合作情况;既要对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进行评价,更应关注学生在整个小组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更应关注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团队精神与情感态度。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性评价,学生就能建立起信心,激发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这样的合作学习会更加精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推荐和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探索和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