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丽丽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阅读,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感悟;体验
近几年来,语文课改的呼声很响,步子迈得也很大,但以前单纯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观点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大多文本的阅读都充斥着知识点的梳理和技巧的点拨,一些作品被条分缕析,毫无美感可言,因而无形中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语文课堂需要新鲜的空气,呼唤感性的阳光,让学生在感悟中把语文学习看做是思想的翱翔地。
一、阅读权利的回归
文本阅读目标的实现,阅读过程的完成,阅读质量的高低,最后的落脚点只能是学生。过去教师越俎代庖,用自己对文本的深加工来代替学生自主摸索品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况且,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又怎能完全一致呢?学生难以体会个人阅读文本的自由,无法感受个体在文本世界中作为一个发现者、旅行者甚至创造者的应有的惊奇和欢乐,继而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得不到认同和实现。只有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接触文本,并进行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以,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必须回归。
二、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教材不是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接收器,两者有着互动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情感,对文本的美感就毫无体验可言。这里的体验是精神的体验,是对生活意义的体验,包含着学生的道德思考、价值和意义的认定以及道德和良知的选择。假如没有教师的规约和引导,阅读教学就不是教育意义上的阅读课程。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无论学生的想法在别人看来是幼稚的还是富有创意的,其都是自己思维的结晶。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自古以来人们对主题的看法不一,学生可以从诗歌本身找到依据,而不是妄加揣测,它可以是爱情诗,或是悼亡诗,或是自伤身世诗。
2.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切入文本。通过对话,学生自我完成对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避免教师灌输的臆想,直接进入文本,去感知作品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再造。如《林黛玉进贾府》,学生自己切入文本,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的反复阅读感悟,再造出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也可以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较之演员有多大差异,进而深入参悟作品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如诗歌《夜归鹿门歌》中,对“烟树”的理解,是字面意义的冒烟的树,是山里人家的炊烟,还是朦朦胧胧的树呢?学生在解疑过程中加深了印象,丰富了体验。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寻找到答案,教师不可越俎代庖。
4.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如分析人物形象,使得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感受,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出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如在讲杜甫的《蜀相》时,教师可抓住“碧草”“黄鹂”这两个意象色彩鲜明的特点,去想象“碧草春色,黄鹂好音”是多么美的景色。可是在这寂寥荒凉的地方,碧草为谁而绿,黄鹂为谁而鸣?再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形象栩栩如生,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个壮怀激烈的英雄人物,壮志未酬就以身殉国,怎不令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泪流满面而荡气回肠呢?通过这样的语言引导,一个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怀念与对自己功业未成的叹息感慨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三、阅读情境的创设
积极的阅读过程应该是阅读主体对阅读内容不断内化的过程,离开了积极的情感需求,就不可能有内化。教学中,如果忽视情感,学生就会像没有润滑剂的机器一样,不断地减慢运转速度甚至完全停止。所以,教师必须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力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阅读需求。典型的方法莫过于阅读情境的创设。如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感悟诗意,像王维的诗歌,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真正地走进人物内心,体悟人物情感,如学习《雷雨》时,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片段上台表演,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能力,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空白处的填充与想象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无字之处、无声之处使作品蒙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好的空白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不尽的魅力。只要不与主旨相悖,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地还原。另外,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观,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