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训:打造以“教学力”为着力点的校本科研

2014-04-29 18:16:23孙筱坤杨小琴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29期
关键词:师徒骨干教师教研组

孙筱坤 杨小琴

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梅小)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5名,其中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2名,近十年间,为兄弟学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有14人成为正、副校长,2人成为省数学特级教师,被同行称之为培育骨干教师的摇篮。梅小能有如此优秀的教师团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校多年来始终秉持“让训”理念,围绕“教学力”精心打造科研活动。

“让”,从言从襄,“襄”意为“包裹”“包容(异物)”,“言”与“襄”结合起来则表示“包容性言论”“充分考虑了对方意见的言论”“妥协性言论”等等。梅小人心中的“让训”,就是希望实现“把科研活动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教师的学习”的愿景,让学校、研训管理者主动后退一步,把教师推到活动的前台,促使他们自主、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从而催生教学力,提升教学素养。

“一观”活动:晨思暮省,自我诊断

“一观”活动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自我观察的专项研究。老师们可以针对学科特点、个人的不同需求,确立不同的观察主题,如一些年轻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常规教学力,确定了“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适切性”“板书设计、过渡语的有效性”等观察主题,骨干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力更上一层楼,确定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散文意象和意境建构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合理性”等观察主题。老师们契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围绕主题“一观一议”,从小切入,以观为鉴,以议为核,点小力大,不断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就这种诊断性的“一观”活动,老师们每星期至少撰写一篇观察反思,一学期积累下来,形成了一笔可观的教学财富。

杨老师是一位区级骨干老师,她以“记叙文人物形象感悟的策略”为主题,对《詹天佑》《鞋匠的儿子》《钱学森》等写人的课文展开研究,写下了系列观察反思,积累了人物形象感悟的相关策略,撰写的论文相继发表。工作三年的徐老师在观察了自己执教的《掌声》一课(录像)后,逐渐认识到自己课堂上没能很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设计琐碎,教学评价、点拨缺失或不到位。她真正领悟到要想较成功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一定要高屋建瓴,通过几个战略性的问题串联起一个个细节,备课的时候,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也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在这样的“一观”活动中,她快速成长为区级“教坛新秀”。

在一系列自我观察的专项研究中,每一个观察主题都是教师发自内心要解决的问题,学校领导更多地作为观察者,是主题反思的陪伴者和点评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摆渡人,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促使了一个个青年教师在各类基本功竞赛、评优课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不少骨干教师的学习力与教育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篇篇在观察反思基础上的教学论文在各类教育报刊上发表。

“二人”结对:以人为镜,教学相长

每一个学校都有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能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新学年第一学期初,梅小都会为每位新教师分别指定一个教学指导“师傅”,对新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如何让老师在结对过程中发挥研修的主体性,变“要我研”为“我要研”,梅小人十分注重规划师徒的发展愿景。每一对师徒在磨合期内,要主动协商并确定徒弟的成长目标和师傅的发展目标,并将每星期四定为师徒听课日,当天中午为师徒交流时,每学期帮徒弟重点解决1-2个教学问题。每学期末进行总结,根据师徒规划目标的完成度评选“优秀师徒”,为下个阶段帮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在一次期末总结会上,申老师(徒弟)这样说:师傅听了我的课后,认为我的课堂提问琐碎,问题没有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师傅说,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节课要问六、七十个问题,势必会挤占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要多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并且对每一个问题的教学要精心预设。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把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作为提升教学力的目标。杨老师(师傅)说:本学期,我围绕“文本特色语言的品析与运用”着力提高申老师的课堂教学力,当申老师来听我课时,特别注重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在活动中积累并运用文本语言。课后与申老师交流时,我俩常常把重点放在“文本有哪些特色语言”“已经用了哪些品析语言的策略”“还可以怎样设计”等问题的交流上,以优化彼此的课堂教学。我觉得这一学期,申老师在如何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我也受益非浅,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自主确立研究主题,能有效激发师徒的研修热情;自主确定研究时间,能有效保证师徒研修活动的开展;自主总结研修得失,能有效提升师徒的教学力。师徒有了主动参与的精神,有了研修时间的保证,有了深入的反思,才能时时以人为镜,催生思想,提升教学力。几年来,我校有五对师徒被评为“区级好师徒”,不少年轻的徒弟破茧化蝶,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

“三新”研修:点面结合,协同发展

以往教研组在开展活动的时候,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缺少有效联通。为了积极推进和深化第二阶段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梅小开展了以“新起点、新课堂、新评价”为主题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确定教研组发展的新起点,自下而上地申报学期或学年的研究课题,开展专题化研修。

例如,语文组以“散文教学和童话教学”为主题,数学组以“解决问题”为主题,英语组以“词汇教学”为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展示课堂、互动评价,最后以组为单位,针对“三新”主题的研修活动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制定改进措施,以确保下一轮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高年级语文组发现不少教师文体意识缺乏,就围绕“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分解为“散文意象教学的有效性”“散文语体教学的有效性”“散文意境创设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特别是散文“意象”“意境”“语体”等方面的内涵,探索相关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篇散文逐一研读,集体备课,在第一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诊断反思,围绕主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

“三新”研修的主题来自教研组的需要,是组内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研修中逐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力,他们的进步,促使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这样的研修,造就了一个个具有研究氛围、研修实力的优秀教研组——高年级语文、低年级语文、高年级数学、科学、艺术组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团队”。

“四本”好书:“沙里淘金”,催生思想

阅读是教师教学力提升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学校从2004年以来,每年都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加入校级读书会,每学年为读书会成员提供阅读书目,请读书会成员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确定阅读4本好书。年轻教师的阅读常常定位在教学常规的培训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方面,如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等。骨干教师的阅读常常定位在专业知识的获取和教学智慧的形成,如语文教师阅读《言语教学论》《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等等。学校为教师购买相关的书籍,建立读书制度——每两个月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记录阅读轨迹,写下读书感受,同时也鼓励老师随意而读,随性而读,形成浓浓的读书氛围。

《56号教室的奇迹》是老师们喜欢阅读的一本书,一个月后校园网读书专题中贴满了老师们的读后感。有的说:“第56号教室,它其实只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五年级的一间普通教室。霍巴特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而第56号这间教室又小又破,有时还会漏雨。但就在这间教室里,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学生们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有的说:“一个小学老师是如何把一批资质普通甚至顽劣的孩子培养成才的?读完全书,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源于内在需要的阅读,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让老师们的阅读充满激情,从而有效提升了专业认同感、教育责任感,丰富了知识,丰厚了学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们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形成。

“五星”讲坛:高屋建瓴,走向深刻

梅小的骨干教师调离较多,青年教师大批涌入,为了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精心打造“五星讲坛”,邀请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名师、本校对某方面主题研究较为深入的教师走上讲坛,分享精神大餐。

学校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教师的目标意识缺失,便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校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的拟定作深入调研,从而制定了近三年着力探讨的讲坛主题——教学目标:成就张力课堂之基石。由“教学目标”入手,到“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设计,请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继而围绕主题开展日常化的研修活动。如围绕主题讲述“如何设计评价任务”后,即刻将其贯穿到近期学校组织的各项研讨活动中,包括各学科的教研活动、骨干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学科沙龙等方面,促使老师们在同一主题的研究活动中持续消化与吸纳,进而走上讲坛,阐述自己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与实践。

因为“五星讲坛”的主题来自教师的实际问题,能有效激励老师们主动参与,同时“五星讲坛”的主题贯穿于学校的所有研究活动,所以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实效。在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中,借助团体的力量,老师们进一步分享并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智慧。

学校秉承“让训”理念,以提升教师“教学力”为目标开展了系列科研活动,努力以教师的发展需要为着力点,这样的科研活动,成了梅小骨干教师发展的助推器与力量源,在成就着教师发展的同时,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孙筱坤、杨小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师徒骨干教师教研组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唐僧师徒再就业
趣味(语文)(2021年9期)2022-01-18 05:52:50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少儿美术(2020年5期)2020-12-06 05:52:32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20-01-02 11:04:54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