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静
摘 要:物理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和重难点课,对生活中的现象做了客观并且科学的解释,并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逐渐认识了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教师要在把握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知识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关键词:中学生;认知特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可见物理课在学生生涯里的重要性。它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涵盖了从生活中水的波纹现象的解释,到宇宙世界的探索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冒险,一次探索。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认识物理学科,正视曾经在物理知识认知上的偏差,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科的中学生,做到对知识快而精的接受是很困难的。所以,提高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是我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作出一些改善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认知偏差,要从概念抓起
物理,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曾经的想法存在一定偏差。这就是学生对初次接触的知识似懂非懂而造成的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举例来说,在校园活动里,拔河比赛是少不了的,通常我们会去赞美赢的一方力气好大,甚至夸其为猛士。接触物理以后我们应该慢慢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是摩擦力大的那一方最终让自己戴上了胜利的光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活动时做这样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两组拔河,一方队友穿普通有摩擦力的鞋,而另一方穿上相对摩擦小很多的滑冰鞋,让学生从活动中把握物理概念,同时从中得到乐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想到牛顿,大家都会想到牛顿被苹果砸头的故事,也随之产生了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也纠正了学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可以在足够光滑的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理上解释为惯性定律,也叫牛顿第一定律。还有牛顿第二定律,给我们介绍了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给学生营造认知冲突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小车放在足够光滑的斜坡上,很明显小车会越来越快,但它受到的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力。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物体间力是相互作用的,力都是成对存在的。学生之间互相拍打一下,不光被打一方会感到疼痛,打人一方也会受到对方的反作用力。
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小游戏、小活动,所得到的结果跟学生原本的认识形成矛盾,会勾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二、 抽象知识难理解,要让其生活化
相信大部分学生在提起力的分解这一块时都倍感头疼,因为它们过于抽象,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让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营造情境,让抽象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表现,让他们眼见为实。在这时可以用绳子提重物,通过是一根绳还是两根绳先断,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根据物理知识特点制作一些小模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想当然的思维,要让感性认识突破
从接触物理,物理实验就伴随着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学生对很多事情容易想当然,过于自信,认为自己都会了、都懂了,甚至会盲目去坚持错误的东西,这样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法不利于今后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多做实验,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掌握科学的事实,夯实基础,以使以后的物理学习历程不至于太困难。例如学习惯性定律之前,学生想当然认为任何物体的运动都需要外力。而物理知识解释说对于在光滑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以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灌输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习惯认知,讲究方式方法。
四、思维方式不适应,要递进式引导
众所周知,当下的教育杜绝刻板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物理属于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是因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上还没有入门,思维方式还没有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个人潜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他们遇到的难点,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种类、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善于发掘他们的潜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做到比较透彻地理解,从而逐步适应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例如单摆是物理比较难的一部分,在学习单摆的震动周期时,可以先通过实验,用秒表记录多次实验的结果,计算出平均值,再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的结论,然后慢慢去消化理解物理知识。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习不主动,要加强教师引导
我们总在强调美在过程,有完美的过程才会收获较完善的结果。人的惰性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主动参与进来,积极思考,才能在享受过程的同时深刻理解科学知识。
总之,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认知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性格方面的不成熟、思维方式的不适应、固有认知习惯造成的偏差等是他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当小科学家的乐趣,自己主动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索,在享受过程的同时,高效率、高质量的获取知识,并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雷.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中
学物理,2014(5).
[2]吴洁.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
2014(8).
(江苏省邳州市新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