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姗姗
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如果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或缺乏,则悲观厌学、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语文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小学语文课堂生动、活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一、吃透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才知道为什么而学,要学些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直至达到目标。因此,教师自己要熟悉教材,在自己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大纲的要求,确定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教师要简明扼要地介绍本单元或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先对要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整体感知。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直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更加重视,更加感兴趣,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学习活动也就会由原来的被动化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动机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尤为强烈,合理和巧妙地利用这一特性可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良好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上设置悬念,达到一种“欲知后事,且听下文”的强烈效果。设置悬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一般在开始授课前,教师依据所教授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动机;一种是在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感到不满足或疑惑不解时,设置悬念。它能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它能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探究性的课堂提问激发学习动机
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探究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设计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把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所以,所涉及到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力而定。要给学生留有解决的空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解决,但是,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么,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成效就不大,这种现象仅仅是使课堂表现出表面的热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没有得到驱动。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提的问题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课堂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而且还要一针见血,让学生知道怎么去思考,思考些什么,不可含糊不清。无论学生通过思考能不能回答出来都要让学生明白所提的问题实质内容。其次,所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鼓动性和启发性,能帮助下面的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有的学生不能正常思考,教师给以点拨提示,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保持,而且参与讨论的热情不减,始终保持参与学习的活跃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被激活了。
四、及时反馈成绩,升华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要知道,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反馈有两个方面。第一,自我反馈。例如,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做完以后,发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是不是有错误,并把有错误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反馈给老师或者同伴,让老师与同伴一起帮助解决问题。再例如,在背诵课文的时候,先是自己背给自己听,如果在某个地方停顿了,就可打开书看一看,再接下来背诵。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评价正误,也可以评价回答是不是完整。通过两种方式的评价,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明确学习方向,有助于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当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结果,就会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进步较快,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另外,学生在教师与自己的评价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制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克服困难,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可以因教育得法而升华,也会因教育不得法而窒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让学生们真正地进行“学中乐”和“乐中学”,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蘇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区杭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