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

2014-04-29 16:10徐锋李亚琼
大观 2014年4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培养大学生

徐锋 李亚琼

摘要:高校是社会文化与进步文化的聚合地,培养大学生“理性精神”至关重要。诸多事例说明一部分大学生理性思维和客观判断力依旧不容乐观。需要不断强化道德法制观念,丰富思想境域,养成科学分析与统筹的习惯并且充分发挥主体精神,俯身认知社会,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理性精神;培养

“理性”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它认为理性的方法是解决一切自然奥秘与人类事务唯一合理的工具,相信理性的进步一定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近现代理性精神的精髓就是冷静、客观、超越情绪和直面真理。高校是社会文化与进步文化的聚合地,多元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于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理性精神”至关重要。

一、部分大学生理性精神缺失的现实视角

过度消费: 2013年3月26日《中国青年网》刊发文章《武汉两万大学生借高利贷买苹果产品》,文章中指出: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武汉捷信公司近日称,从去年至今的一年时间内,已为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担保服务,这些学生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苹果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额度超过1.6亿元。目前,已有近百人逾期未还款而背上信用污点。万人信贷、百人失信,引发了社会各界热议。

频繁跳槽:一项权威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六成认为目前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大学生频繁跳槽在职场成为常见现象;

盲目创业:曾经有一个阶段,大学生创业热闹一时,但在企业操作上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上海市团委对大学生创业的统计数字也同样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30%创业成功率;

校园暴力:2013年,诸多校园暴力与伤害、自杀事件频见报端。2014年初最热议的话题便是关于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判决以及引发的思考,如何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理性、冷静、豁达的处事态度,再一次显得迫在眉睫。

现实事例一次又一次使我们清醒认知大学教育的使命感:发扬进步文化,启迪人生智慧、教人回归理性。

二、大学生理想精神的重要意义

人一定要会思考,大学生更亦如此。理性精神、理性态度、理性思考,对大是大非问题保持清醒认识和理性态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理性精神是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前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依旧充分存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下,大学生民族性的巩固与发扬,必须以培养理性精神为前提。其次,理性精神是大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大学生的理性精神、理性思考必然包含着对当下的世界发展观和中国发展观及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思考和判断,这就需要把理论自信提升为理性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价值选择和认同。大学期间也是培养青年理性精神的关键时期。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必须以培养理性精神为前提。

三、大学生理想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道德法制观念,开拓宽广视野,丰富思想境域

近两年来,人们会通过浏览传媒网站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凶杀、自杀、投毒杀人等丧心病狂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在大学校园。我们的教育有义务让学生充分理解道德与法律的界限,充分知悉道德和法律作为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惕着人性中的冲动,维护着人们的理性行为。理性精神的背后,是思想的逻辑,而思想的逻辑不但体现在思维层面,同时也体现在生活领域。贫乏的思想自然缺乏严密的逻辑,贫瘠的生活境域和狭隘的信息来源也会将人至于愚昧混沌而不自知的境地。培养理性精神必须要强化文化修养,提升思维境界,并最终指导智慧生活,而不是似是而非,把吵架当成辩论,把滑稽视为幽默。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动、历久弥新的文化。它的调节机制是很完善的。简单来说就是刚柔并济、有张有弛,来自于它的韧性和伸缩性。西方哲学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性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意思就是“爱智慧”。从根本上来讲,哲学需要付诸于理性,但又能超脱具体的、有限的、现实的认知,不单是经验层面的理性还是超验层面的理性,能够去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或是蕴藏于现象之中的本质。

(二)巩固价值世界,养成科学分析与统筹的习惯

大学期间,学生心理内部的需要结构发生变化,大学生的追求有其独特性,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尚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其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因而大学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情绪变化起伏大,遇事容易偏激、冲动,感性多于理性。价值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有些大学生之所以处事混混沌沌,遇事犹犹豫豫,原因中都存在价值体系不清晰,价值判断不明确的成分。所以,培养正确、准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判断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它将对大学生即将采取的行为作出“为什么、怎么样”的解释。遇事学会分析局面并将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作出价值统筹和行为统筹,将减缓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带来的不理智性。

(三)发挥主体精神,俯身认知社会,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大学的环境相对宽松,大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因此,引导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学会驾驭自我、开发自我,成为理性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在我们的教育中,施教者一定要把握好主导作用,不要越俎代庖,而要将思考、认识、行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个体。中国之大,不是通过媒体网络就能全面了解,不是照搬理论就能客观把握。投身实践、俯身向下,沉下去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这说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还必须让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把内心的信念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在实践中去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完善自我。

培养大学生理性精神,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习惯。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受教育者理解、接受、内化,才能发挥作用,对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大学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是非辨析。如利用课堂和活动,设置各种复杂的是非情景和评论素材,让学生自己进行预测和推理,鼓励学生参与集体的管理与决策,开展读书分享和学术辩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2010

[2]黄海涛.论涵育理性精神与培养创新人才[J].理工高教研究袁2009(08)

[3]王元骧援野新理性精神冶之我见[J].东南学术,2002(02)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