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训诂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之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 00:39张铁林
中国市场 2014年48期
关键词:训诂学古诗文教学利器

张铁林

[摘 要]训诂学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器,应用训诂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古诗文多古义、古诗文多古字、古诗文多借字、古诗文多误字等问题。

[关键词]训诂学;古诗文教学;利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77-02

笔者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曾做过调研,大多数学生认为古书难读、古诗文难学,究其难学、难读的大致是由于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古诗文多古音;其二,古诗文多古义;其三,古诗文多古字;其四,古文多古语;其五,古诗文多借字;其六,古诗文多误字。其中“古诗文多古音”和“古诗文多古语”的问题属于音韵学的范畴,本文暂不涉及。笔者以为要解决古书难读、古诗文难学的根本问题,其捷径之一就是把训诂学的知识应用的大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古诗文多古义”、“古诗文多古字”、“古诗文多借字”、“古诗文多误字”等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从而帮助老师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换言之训诂学是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器,详论如下:

1 应用训诂学来解决“古诗文多古义”的问题 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今人阅读古书难点就在于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词义的解释不但涉及本意、引申义、假借义、比喻义、词的概括义、词的具体义、因今语释古方言、古俗语等,而且还涉及古代的文化、风俗、典章制度等,应用训诂学可以解决“古诗文多古义”的问题:其一,在古今同字异词的情况下要应用训诂学进行古今对比,使该字的古义和今义因迥然不同而便于记忆。如《逍遥遊》:“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qiānɡ)是触碰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抢”(qiǎnɡ)完全不同。就是一例。其二,在词的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情况下,词义“迥异”的可以不管,只关注词义“微殊”的。例如,“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又如:“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韩非子》:“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对于古今词义的“微殊”,即有细微差别的,在学习中尤应注意分辨。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的国家。大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时运用训诂学知识来恰如其分地解释词义主要方法有四:其一,形训法,即从字形上分析。 如“劝”从“力”不从“言”,可见它的古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力、奋力。“醒”与“醉”、“酣”等字一样从酉,所以字义与饮酒有关。因此“醒”的古义是酒醒。其二,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所处的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分析。如《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足以说明“睡”是打瞌睡,而不是躺下睡觉。“再”在古代指两次或第二次,如《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其三,反训法,即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财”。后代联合式复合词的词素一般都是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可以提供考察词的古义的线索。如复合词“觉醒”说明“觉”与“醒”同义,它的古义是睡醒。又如复合词“寒暄”中的词素“暄”古义是温暖,与“寒”相反。对于这类复合词,我们可以由一个已知的词素意义去了解考察另一个词素的古义。其四,古今系联法,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 如“揭”义为“举”,成语有“揭竿而起”;“走”有跑义,成语有“走马观花”;“举”有全义,成语有“举世无双”等。

2 应用训诂学来解决“古诗文多古字”的问题

“古诗文多古字”中的古字主要是指异体字,因与今字迥异而常常被误读,因此应用训诂学可以使谬误得到纠正。训诂学的理论认为异体字的形体类别有三种情况:其一,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往往是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如:泪,从水,从目;涙,从水,戾声。其二,构字部件不同。如:睹,从目,者声;覩,从见,者声。溪,从水,奚声;谿,从谷,奚声。以上为变换形符构成的异体字。再如:綫,从糸,戔声;線,从糸,泉声。粮,从米,良声;糧,从米,量声。以上为变换声符构成的异体字。又如:迹,从辵,亦声;蹟,从足,责声。村,从木,寸声;邨,从邑,屯声。以上为声符和形符都有所变换的异体字。 其三,构字部件相同而位置不同。如:和与咊;群与羣;鞍与鞌;雜与襍。

3 应用训诂学来解决“古文多借字”的问题

“古文多借字”中“借字”就是假借字,可以分为两类情形,第一,本无其字的假借。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第二,本有其字的通假。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早晚的“早”写成“蚤”;屈伸的“伸”写成“信”;飞翔的“飞”写成“蜚”;屎尿的“屎”写成“矢”,“尿”写成“溺”;背叛的“叛”写成“畔”;抗拒的“拒”写成“距”;修养的“修”写成“脩”等。

4 应用训诂学来解决“古诗文多误字”的问题

“古诗文多误字”中的误字主要是指古今字,用今字的眼光反观古字往往被认为是“误字”。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古今字形成是因为汉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汉字的表词功能扩大以后,为了区别不同的用法,以字为基础加以改造造出新字,来分担原字的某些义项。原字和新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先后用的不同的字,此形成了一对古今字。例如“其”的本义是畚箕。但是“其”在古书里被借用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并且成它的最为常见的用法。为了区别起见,于是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意符“竹”,造出了新的“箕”,专门用承担“畚箕”的义项。“其”和“箕”就是在畚箕这个意义上形成的一对古今字。据此,利用训诂学的理论可以归纳出古今字的三种意义关系:其一,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例如“州”本义是水中陆地,后来引申表示九州、州郡,于是用今字“洲”表示本义。又如“队”本义为从高处坠落,后来借用表示队列义,于是用今字“坠”来表示本义。其二,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例如“取”的本义是获取,引申指获取女人做妻子。娶妻的“取”后来专造“娶”字表示。“娶”承担的是“取”的引申义。又如“解”的本义是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后来就造“懈”来承担松懈这个引申义。其三,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例如“齐”的本义为齐平,假借来记录“齐敬”的“齐”这个词(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表示祭祖之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齋”。“齋”承担的是“齐”的假借义。又如“辟”本指法制,假借来记录“躲避”的“避”这个词。后来造了“避”字。“避”承担的是“辟”的假借义。应用训诂学的理论来解决“古诗文多误字”的问题,使学生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语文教师把训诂学的声训、形训、意训、互训、反训、递训六种研究方法,可以求语源、明语转、识假借,说明某词训某义的来由,可以分析古义与今义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解决“古诗文多古义”、“古诗文多古字”、“古诗文多借字”、“古诗文多误字”等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古书难读、古诗文难学的难题,使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学语文教学更严谨,更扎实。

参考文献:

[1]邓志瑗.训诂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程俊英,梁永昌.应用训诂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周大璞.训诂学初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4]许威汉.训诂学教程[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洪诚.训诂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6]王引之.经传释词[M].北京:岳麓书社,1985.

[7]陈绂.训诂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8]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6.

[9]陆宗达.训诂简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0]黄灵庚.训诂学与语文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训诂学古诗文教学利器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讴歌新利器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
光绘利器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
训诂学定义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