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性信息的恰当设置

2014-04-29 00:44魏宏忠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导向性学习材料生长点

魏宏忠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34-02

在课堂上,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了,但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冷静下来想一想,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可能不只是学生的问题,有时候老师对学生提的要求不太恰当,或高或偏或不清,学生自然无所适从。今天结合我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在教学中设置导向性信息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对“导向性信息”要科学的理解。

导向性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它包括“学什么”和“怎么动”。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要经历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过程,新形势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规律的内容,还要让同学们亲身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因此老师在设置导向性信息时不仅要关注规律的内容,更要重视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如何去活动。

导向性信息是课堂上老师给学生的一个探究的“航标”,这个“航标”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关键是明确学生如何去经历和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不少老师认为导向性信息就是将学习的内容问题化,这是很片面的理解,导向性信息如果设计一系列问题,容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样偏离了探究的本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缺少了学生探究规律的过程。

二、要研究学生的学情。

学习过程不仅受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力状况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置导向性信息时要分析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三个方面的情况。

1.学生的“已知”。“已知”即“原有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了探究起点的定位。

导向性信息的设置要特别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个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会影响学生对导向性信息的理解和对探究活动的进行。要研究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知识点,原有认知结构中最好有一些生长点将新知识同化到认知结构中。要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生长点是否具有稳定性和清晰性;如果生长点不够清晰和稳定,在探究新知之前,要通过复习回顾使生长点清晰、稳定起来。比如在探究运动合成与分解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位移、力都是矢量,都应该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样新学习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有共同点,学生掌握起来便很轻松。

要研究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的可辨性,人在理解活动中有把学习内容简化的趋势,当新学习内容与原有观念有些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时,由于它们间可辨性和分离性较差,新知识往往被理解为原有观念,学习者便难以对新知识形成清晰的理解,这一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比如学习位移概念时要路程进行对比,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时要和一对平衡力的关系进行对比。

2.学生的“未知”。它不仅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而且还包括为了实现终极目标而必备的知识或技能。

例如:在探究斜面上物体受力的正交分解时,我们应该先补一补学生的“未知”,因为此时很多学生还不能够正确的表示直角三角形中某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与对应边的运算关系。

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如果一节课安排要达到的目标太多,既要学会这,又要掌握那,学生学得太多,根本掌握不住,最终对所学内容都是一知半解。例如在学习动能定理的时候,第一课时能把同学们用“力和运动关系”的思维模式过渡到用“功和能的关系”来思考问题就达到目标了,如果再要求同学们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问题、多过程问题,学生肯定是浅尝辄止。

如果我们把“能知”的标准定得太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不好。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对学习内容分清主次,分清层次,适当取舍。

三、要研究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有意义的学习材料逻辑清晰地表达某种观念意义,具有激活学生相关知识经验的可能性,导向性信息设置起来相对较容易。对于无意义的材料,教师要想办法铺路搭桥,建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掌握。

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会影响学生的理解。相对来说,材料中包含具体、形象与生活经验贴近的信息,学生容易引起共鸣。如果材料中的信息较为抽象,教师在设置导向性信息时应注意做好铺垫,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

例如:同学们在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容易接受,而在探究较为抽象的“楞次定律”时,由于生活中不常见,再加上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学生探究起来比较困难。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多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关系,做好实验记录,画好对比分析图,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四、要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动”。

“学什么”和“怎么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什么”可以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这对于新时期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经历和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记住的知识也是死知识。

“怎么动”就是通过探究活动完成体验性课程的内容,“怎么动”可以有以下七种方式:“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提出了“应该怎样”,但对于“如何怎样”并未提供具体操作层面的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因此每位教师应该研究好课标、教材、整合好课程资源,用导向性信息指导同学们借助何种感官器官采用什么方式去探究新知。

五、要明确“动”到什么程度。

每条导向性信息都要明确“动”到什么程度,“动”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学到什么层次。在这里老师要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导向性信息中,使目标细化和具体化 ,更容易让学生达到。对于不同程度的活动层次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明确,比如“了解xxx”、“知道xxx”、“掌握xxx”、“会应用xxx解决實际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猜你喜欢
导向性学习材料生长点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材料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
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级课题立项导向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