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探析

2014-04-29 07:28胡华秀刘学柱刘汉忠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专业成长高职院校

胡华秀?刘学柱?刘汉忠

摘要:项目组从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自我实现的角度,基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1.5+1.5>3”型),着重从职后培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分阶段自我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专业成长;职业发展

作者简介:胡华秀(1978-),女,山东青岛人,泰山医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刘学柱(1978-),男,山东泰安人,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 曲阜 2731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73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29-02

教师是自身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主人。[1]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下文简称“青年教师”),在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科研扶持而要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的现实下,更应把握在自身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主动权,参照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分阶段确定自身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划。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人的生涯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退出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核心任务,上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角色没有扮演好,必然影响下一阶段的生活与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青年专业教师,应着重做好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的个人规划与实施,努力做一个专业主义者。

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主要是职后培养,可以根据年龄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入校见习转正为助教后到30岁之间,第二个阶段是30岁之后到40岁之间。青年教师要把自己未来的发展和所在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合理进行个人评价与阶段性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通过自我情绪调节减轻自身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在学校激励机制中实现自我激励,充分认识并挖掘自身特质,形成职业发展中的个人魅力,建立差异化的职业成长路径。

一、青年教师30岁之前的专业成长

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成长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改革推动人,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经济条件、晋升机会、荣誉激励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人才稳定性的因素。[2]这个时期的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有较强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成就动机强,成才意向明确,婚育压力相对较小或没有,能够更专注更好更快地提升自我。同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在经过入职培训后立即承担教学任务,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很难适应高职教育中繁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需要,往往因缺乏方向感而力不从心。因此,厘清自身优势并尽快确立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快速平稳地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30岁之前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基本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是这个时期的成长目标。

1.加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能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有对人类文明继承、传播、促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新文化创造者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快专业成长。

2.多拜师傅广学技能

在学院或系部安排的由學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企业专家及高职称老教师构建的“导师组”内,[1]青年教师要跟紧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方面的多位师傅,多学多练,博众家之长,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成长起来。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阵地,只有经过长期模仿锻炼才能养成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足之本。

3.勤练兵多钻研,夯实专业技能

青年教师应通过经常性地参加各级“说课”、“微课”类的教学业务或专业技能竞赛,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制作与创新比赛,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在提高自身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利于后期成长中有所侧重地发展学术科研或是实践创新。

4.融入教学团队,培养互助精神

经过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不断接触与磨合,不少优秀的高职院校已基本形成了以专业或课程(群)为建设平台,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多个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青年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具有明确发展愿景和良好合作精神的专业教学团队中成长,加强在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意识,产生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火炉效应”,将更加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5.积极争取进修机会

“君子不器”,青年教师要经常走出去学习。要跨学科跨院校地多接触新知识新技能,鼓励文理兼修,青年教师活跃的思维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将是专业发展中的强势。青年教师要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维护好和利用好专业进修、职后培训的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在职研究生培养等常规渠道之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建设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及其下属的各省级平台、“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等都能够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方面提供良好的实践培训平台,尤其是专门面向高职高专师资培训的国家补偿下的“国培”与“省培”。另外,各专业对口的行业内部也经常举办执业资格方面的系列培训班与认证,在提升专业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这为专业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宽泛的选择空间。青年教师个人也可充分利用零散时间,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教师发展在线”、“网易公开课”、“幕课”(如coursera.org)等网络平台,提升自己。

6.参与企业实践锻炼

最新最实用的专业技能都是来自企业一线。青年教师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应积极到学院的产学研基地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挂职培养,或利用寒暑假自主进入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践。通过跟随企业的专家能手一起工作、给高级工人当助手,融入企业文化和技术元素,了解新的工艺流程与先进技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工艺分析能力、产学结合的科研能力,将个人对专业主要岗位群核心能力的认知具体化,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有利于更快确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锚”。

二、青年教师30-40岁之间的职业发展

青年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或实践工作,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已基本具备知识向智能、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能力,基本能够顺利地解决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及“如何教好”等教育教学问题。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遭遇专业发展的“瓶颈期”:专业成就动机减弱,惰于创新,工作精力随着工作热情的消磨而弱化,伴随家庭赡养扶养压力的增加,甘于平庸追求稳定。突破现状、尽快走出职业发展的高原状态,避免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隐性”流失,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将是青年教师在30-40岁期间的主要任务。

1.加强自我反思,确立专业理想,形成专业自我[3]

青年教师要通过经常性、系统化的自我反思对自已当前的专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做出评价,有个性、有规划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克服长期教学工作可能出现的“职业倦怠”,恪守对专业教学的情感承诺,[4]增强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认同和投入,确立专业理想,通过不断地改善自身教育素质,提高专业才能、专业服务水平和能力。青年教师在基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独特人格为支撑的专业自我,以积极的方式看待个人成长,以持续高涨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推动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2.认清自身专业优势,理论实践有所偏重

鉴于教师个体的精力所限,不太可能同时在理论课教学中成为“教授”又能在实践技能上做好“师傅”,从而成长为完全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教师。着眼于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素质,且精于某一方面的“双师型”教师集体(称之为1.5+1.5>3型)建设,[1]青年教师经过十余年的专业教学工作,在30-40岁期间完全有能力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教学系列教师应重教学能力、兼顾科研能力,工程师系列应重专业技术能力、兼顾教学能力,[5]而属于学术类型的青年教师则应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3.克服职志淡化,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思路

职志是个人理智思考后对选择的职业或生涯做出的负责的决定,并不断伴随积极的情感,倾其所有力量,贯彻始终地为其献身的志向。[4]如果福利待遇及工作环境不佳,青年教师长期处在教学、科研、生活的多重压力下,很容易因不堪重负而产生离职的想法或行为,造成高等教育事业的“显性”人才流失。步入职业发展高原期的青年教师,应积极调整个人心态,合理进行自我激励,克服由低成就感诱发的精神疲惫和态度冷漠,努力在职业发展方向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可行规划。

4.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

科研工作是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技能培训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校企之间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条件普遍较差,即使是从事多年职业教育的30-40岁的青年教师,也常常难以承接和高质量地完成较大的应用性科研项目,科研能力提升缓慢。青年教师要突破学院自身的小环境,虚心向兄弟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相关企业内部研发人员学习科研方法及最新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依托已有的各层次的公共教科研资源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更应切合自身专业优势,选择生产中急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努力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将重点放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从参与科研工作到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从小项目研究到大項目的承接,通过科研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充分显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巨大社会价值。

三、结语

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随社会对人才需求水平提升和主客观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不能一劳永逸,而应经常自查职业发展进度,及时进行适度调整。青年教师必须主动从专业技能教学、专业技术操作、教育技术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多渠道地提升自己,自发而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反思并在反思后制定和落实可行性规划,最终成为自己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凡宪兵,刘学柱,胡华秀,等.高职院校青年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优化途径——基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J].价值工程,

2013,(29):234-235.

[2]刘久凯.IPQ教育模式指导下的高职机电专业师资队伍管理和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86.

[3]吉兆麟,张建平.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理学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36-38.

[4]文洁.高职青年专业教师职志淡化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07,(8):93-94.

[5]孙光,沈会超.工学结合视阈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79-81.

(责任编辑:刘辉)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专业成长高职院校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