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拉
【摘要】音乐属于一种表演艺术。任何音乐作品都要无一例外地借助表演活动的二度创作环节来向观众传递艺术元素,促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充分实现它的内在审美价值。所谓音乐艺术表现力,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表演者的综合表现来体现其艺术思想的一种能力素养。那么,如何积极有效地培养音乐艺术表现力呢?这是一种“以生为本、素质为重、教学相长”的情感艺术活动。本文结合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高校音乐 艺术表现力 学生素质培养 实践与思考
音乐是人类最美妙的语言。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传递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元素,逐步树立人的外在形体,振奋人的内在精神,形成人的艺术气质,铸造人的品德与灵魂。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经典名曲。而良好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则通过人的外在情绪、面部情感以及形体动作语言等,让观众在欣赏活动中受到强烈的传动、感染、震撼与熏陶,从而充分体现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审美价值。音乐作品与艺术表现力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虽说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过程因人而异,但其规律性还是有章可循的。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首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能力。尽管是音乐专业的高校生,他们的音乐感觉能力同样有培养和发展的空间。扎实培养音乐感觉能力,是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性前提和基础。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乐感”,它是衡量一个人音乐艺术水准及其艺术表现力的首把准尺。有些学生歌唱得不错,就是缺乏一种良好的乐感。这样,演唱者不仅自己难以领略真正的音乐美,其艺术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荀子在《乐论》中提出的“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就是对良好乐感的充分肯定。乐感是人类的七大智能之一,主要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感和旋律感等具体内容。影响乐感的培养过程有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性因素。实践表明,培养乐感的基本途径在于“三多”:一是多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主要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而形成的音乐形象。努力多听各类音乐作品和反复聆听同一音乐作品(主要是古典音乐),有助于培养人的乐感。二是多练。通过钢琴去视听练耳(而非钢琴练曲),或者通过边练唱边感受古典音乐,引导学生培养乐感。三是多思考。就是通过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引导学生努力把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忘多听、多看和多记录感受,以逐步培养并追求美的概念和享受。还要注重培养音乐表现力,从而在量变中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强调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因与艺术的魅力所在。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有深沉含蓄的,有悲伤痛苦的,有开心欢畅的,有轻柔优雅的……而表演者必须秉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原则去演唱,才能体现出良好的艺术修养、表现能力和感染作用。一是要提高声音的表现力。要始终地保持吸气状态,同时要在三种力量(隔肌向下、肋间肌向外、腹肌向里)协同作用下进行,形成比较稳固、持久、灵活而富有动力性的控制能力;不断调整歌唱机能状态,有效发挥共鸣的整体作用;准确而清晰地咬字吐字,有效地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二是要提高情感的表现力。根据歌曲歌曲的情感类型进入相应的种情绪状态,促使心理运动形态与歌曲的情感表现实现同态化,并通过强弱、轻重、快慢的色彩对比和变化表现出来,让歌曲的情感表现具有动力性特征。三是要提高音乐的表演能力:①表情和身段动作必须与歌曲的内容、情感及情绪状态形成统一,否则会影响音乐的艺术表现力。②要演唱好一首音乐作品,必须了解它的时代背景、民族及地域特点,并根据时代特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选用相应的演唱方式,否则必然会失去表演的特有意义。③表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紧张、忘词、大脑空白、出错等,因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如何注重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为他们提供认真学习、自我提高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在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中逐步赢得熟能生巧的艺术效果。
再次,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音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它必然同时具有文学性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和艺术性高的特征,否则是“行之不远、流传不广”的。比如,在我国歌曲和歌剧领域中,涉及到的文学体裁至少有诗词歌赋曲和小说、时调等;而在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文学体裁有神话、史诗、剧本和小说等。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歌唱和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艺术表现力的好坏,既与表演者的音乐技能密不可分,也与其文学修养的高低相辅相成。一个人要想具有好的声乐表演和准确的情感表达,或者形成较高的音乐艺术表现力,除了要扎实抓好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拥有相应的音乐表演技能,还必须注重深厚的音乐文化素养。只有在充分理解并有效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运用声音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和艺术境界。比如《玫瑰三愿》《阳关三叠》和《红豆词》之类的歌曲,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学修养,就会出现内容上的理解难度。我们不妨试想,如果确实存在内容上的理解障碍,要想达到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又谈何容易呢?即使有些人的模仿力再強、外在表现水平再高,他们也只能是接近于“复制”的地步,要想实现“传神表达”和“超越目标”那是不可能的。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
总之,音乐表现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对此,教师既要遵循发展规律,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既要把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培养,这样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