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武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中国山水画、传承中国山水画显得尤为重要。
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因此,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通过欣赏几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从中体味画家的创作心路。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雄劲的笔法描写了北方高峻的大山,山间的积雪和重林掩映的建筑,使人观之如身临其境。画家见景生情、借景生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了。
二、临摹古迹,取法高古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前人成功经验的途径。首先要选好临本,以古人为师,。比如临摹龚贤的作品,龚贤的山水画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表现技巧上,他的作品有个惹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用墨。他说:“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龚贤作画要求笔与墨融合统一,而取得一种“浑沦”的效果。所谓“无笔法墨气之分”,“笔墨互为表里”,南齐谢赫在“六法”中第二法“骨法用笔”,讲的就是用笔。中国画是笔墨的艺术,线是笔墨的精髓。臨摹他的作品,可以很好的解决笔墨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一定要注意临摹的方式方法。临摹之前一定要读画,研究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题材、表现技法等,为下一步的临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再次,临摹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汲取营养,并学以致用,向古人学习,向古人取法。并且要由追求形似到神似。深入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实质。
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再加之艺术家内心的体验和构设。因此,走近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是学习中国山水画比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山水画创作的欲望来自作者与大自然的心灵碰撞。有感而迸发出心灵中的火花,激励画家去寻找表现自然万象的各种表现技法。山灵的秀美,贵在摄取对象的神韵。精、气、神俱佳者,方为好的作品。远看气势非凡,惊心动魄;近观刻画入微细致,笔精墨妙。各种自然之态是作者体察物理、观察物态、寻找变化差异的技法特点之后,将技法与精神融会贯通,行运于笔墨之中,超然于物象之外。
四、读书养性,提升修养
修身养性,几乎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萌发的一个词语,而现在社会,在“休养生息”上作用得更多的便是“心境”。心境,是一个人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的一种反应,而我们每个人心境的提升和培养,与读书更是离不开关系。培根曾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在和平年代,这句话的价值体现得更加充分,我们不停地汲取知识,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把握面对现在以及将来发生的一切挫折和困难。提升自身的绘化品格的另一途径是“多观察画、多读懂画”。特别是观摩古代书画展览的时候很是重要。直面古代山水画名家、大师的原作,那将是一件非常快意的事情。多读画是总结前人、同时代人,研究历代山水画发展流派演变及名家大师的风格特点,从而不断反省自身绘画特点中的不足,好加以改正,优秀的地方好进行加强与提高。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山水画,要从临摹古人开始,向古人取法,方能做到取法高古。选择好的临本,显得尤为重要。然后向大自然学习,融入自身的感悟,才能画出好的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国画精髓,传承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