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纯锋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于唐代发展成熟。明清时期,人们对于山水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一种是忽略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一味地去学习模仿古人的笔墨构图;另一种主張以师造化,重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龚贤。
一、龚贤其人其画
龚贤,字半千,号镜遗。龚贤以贤为名,以半千为字,这与《旧唐书·文苑传》中关于员半千的记载有关:“员半千本名余庆,晋州临汾人,少与齐州人何彦先同师事王义方,义方嘉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故改名半千。”龚贤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卒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位列“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的一生主要在昆山、泰州海安、扬州和南京这些地方度过,从方文的《喜龚半千还金陵》一诗可以得知,龚贤是公元1664年回到南京的。龚贤从回到南京到去世总共20多年的时间,这是他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画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其艺术风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多数学者对龚贤山水画的研究集中于对画中的积墨法、画面意境以及课图稿的分析,鲜少有对龚贤山水画的构图研究。其实,龚贤的山水作品很重视画面的分黑布白,特别是对于留白的处理很有讲究。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里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将画面中的景物进行合理划分,从而达到物象与意境的和谐。龚贤有云:“画有三远:曰平远,曰深远,曰高远。平远水景,深远烟云,高远大幅。”他在绘画创作中将“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龚贤在绘画创作中往往选择改变视线的高度,在平远构图中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能使画面的视野更加开阔。即使在小小的尺幅中,龚贤也能描绘无尽的山河之景,作高远构图。
二、龚贤山水画构图分析
山水画的构图与主题有着一定的关系。人们一般不会用平远构图去表现北方山脉的雄壮,也不会运用高远构图去表现秀丽的江南水乡。这是因为每一种构图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审美取向。当人们面对一种特定的自然风光,就会采用特定视角的构图方式去表现这一景象。龚贤的家乡江苏昆山是典型的江山水乡,这使得龚贤在创作水乡题材的作品时,多使用平远构图法。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龚贤创作了很多平远构图的水乡题材作品,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构思巧妙、笔墨简练,呈现一种开阔的气象。
图1是龚贤《自题水墨山水16开册》中的一幅,其绘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画面的上下两端,中间虽是大面积的留白,但具有绵延之感,引导观者对画外的景色展开无尽的想象。这幅画虽是小幅册页,却也有壮阔之感。画面下方,龚贤利用笔墨的浓淡来制造空间感,描绘的树木虽连成一片,却仿佛有一条小路可通向房屋。
图2出自龚贤的《山水册》,尺寸很小,高22.2cm,宽44.1cm。横向水纹相互连接成面,画面下方的三分之一处用重墨刻画了一棵树,犹如平缓音乐中一个高昂跳跃的音符,使画面具有独特趣味,充满生机。虽然画面中的景物很少,但却体现出了深远的意境。
这两幅画均为龚贤平远构图的水乡题材作品,画面所用的笔墨不多,但布局、构图都十分巧妙,富有新意,打破了山水画创作的传统,能够将观者的视觉集中在画面的一处。画面所描绘的景象不多,却能很好地体现出秀美的江南水乡风光。
郭熙、郭思所著的《画决》中提道:“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这种构图被历代山水画家所推崇。而龚贤对这一构图原则进行了突破,他的小幅画册大多是不留天地的,常常选择他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来描绘,画面比较满。虽然没有遵循“必全天地”的传统,但画面并不会显得过满。
图3是龚贤《千岩万壑图》的局部,画中左右两旁的山石都只选取了山腰或山底的部分,并未画出山石的全貌,这也是龚贤比较常用的构图方式。画面虽满,但龚贤利用了水泽与天空的留白,使画面的构思富有新意,显得更加开阔。
图4是龚贤《十二月令山水册》中的一幅,画面上方只刻画了山石的底部,使观者的视线集中于画面中间的房屋、山石与树木。画家将山与山之间的河流安排在画面右边,这一巧妙的设置很好地分割了画面。
简洁是黄钺提出的“二十四品”之一。利用少量的笔墨展现大的情景是历朝历代画家所追求的。在龚贤的山水画中,积墨笔法与极简的构图相映衬,呈现出繁与简对立的独特美感。例如,画中的树木、山石以及画面的分割与构成形式,都是化繁为简的。
图5来自龚贤的《自题水墨山水16开册》。龚贤将画面从中间分割开,将画面分为近景与远景两部分,这样的构图方式不仅在传统的山水画中十分罕见,即使将其与当代的山水画进行对比,也显得大胆和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近处的高山轮廓虽为直线,但龚贤将几棵树木穿插其中,既丰富了画面节奏,又有使观者视觉聚焦的作用。其中,一棵树伸出了山形之外,打破了中心分割线,巧妙地将近山与远山连接起来,形成极为强烈的形式感。
图6是龚贤创作的山水画,体现了画家高度提炼的艺术手法。其中的几棵树分割了画面,丰富了画面的空间。树叶被刻画成一个个浓点,跳跃于纸上,活跃了画面的气氛。画面右上方的瀑布与左侧的树遥相呼应,突出了远近对比。
图7和图8来自龚贤的《山水八景》,画家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了画面的上半部分,而对画面的下半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留白处理。这样巧妙的构图方式能够展现独特的自然风光,不仅可以使画面美观,还可以进行内容的表达。图7和图8中,龚贤除了使用水墨之外,还采用了少量的颜色进行点缀。这些颜色点缀集中在画面中间偏左的地方,加上极具趣味性的描绘,在画面中形成了一个视觉中心点,这使得画面整体虽然淡雅,但实际内容丰富,极具意境美。
龚贤在《扁舟》中写道:“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他山水画中所描绘就是他心中的故乡。
(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