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者
- 接受美学与贡布里希理论中“观者”形象的比较研究
品和艺术家转移到观者的主观体验上来,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也变为“艺术作品—观者”的解释取向,这种趋势被称为“观者转向”。恩斯特·贡布里希(E.H.Gombrich)作为该趋势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著作《艺术与错觉》中,通过“观看者的本分”(The Beholder’s Share)的概念,强调了对观者问题的关注,并通过“图式与矫正”的理论阐述了观者在艺术品的感知、解读和评价过程中的主观经验与参与。然而,贡布里希所探讨的观者并非真实存在的形象,而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概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4-01-04
- 具象绘画中作为镜的窗
——以阿历克斯·卡茨的作品《西尔维娅》为例
向外观看的信息。观者从画面中看到的外显的窗子,则是艺术家在选择性观看后有意为之的表现,那往往也向内指向艺术家自身的心境、状态。所以,在观看具象绘画时,对窗这种元素的注视也引导着观者更好地理解画面,感知作品传递的信息。在只以窗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中,艺术家的心中所思往往会直接体现在窗后的景色中。例如,在马蒂斯的作品《丹吉尔的开窗》中,画面中纯净的蓝色和洒落的黄色阳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他在丹吉尔老城中因连绵细雨困于酒店所作,窗后几抹开阔的晴正如他雨后初晴般
天工 2023年15期2023-09-28
- 渐 境
如预期,甚至会令观者云里雾里,观感大打折扣。怎么会这样?要令人感受深刻,就得一层层地铺陈外头的迷障,把精彩包在核心之中。在这一点点的铺垫中,观者渐入情境,情绪被一步步带上去。等到观者的情绪到达巅峰时,再把最精彩的部分抖出来。这么一来,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有时候就是这样。两场表演,效果迥异,不见得就是表演者实力间的差距。实力相近,但一方一上台就直接亮出杀手锏,观者还没进入情境,脑子恐怕还不清楚,表演就已经结束了。而另一方则懂得循序渐进,一步步引领观众渐入佳境
意林 2023年10期2023-07-10
- 元代长卷草虫绘画的观看之道
——以《乾坤生意图》为例
内容提要:观看是观者理解作品的方式,是画家创作的前提。不同形制、媒材的绘画具有不同的观看逻辑,它们影响着画家的创作,决定了观者的视觉感受。《乾坤生意图》以长卷形式将草虫题材与绘画媒材相结合,并考虑到观者的观看模式和体验,最大限度地传递画面信息。本文拟从形制、观看模式、观看体验、观看互动这几方面来谈论《乾坤生意图》,进而了解宋元长卷草虫绘画的观看问题。在格物、观化以及自然观的影响下,宋人在文艺活动中注重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草虫题材受到普遍关注。宋代画史对“草虫
书画世界 2023年3期2023-05-18
-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谜题叙事与不确定之美
美学理论把作品和观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确立了观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一个好的作品是由创作者与观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实现模式。在传统的线性叙事中故事发展的顺序一般会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形成一个叙事闭环。这种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往往追求流畅、完整的叙事,因此观者往往处于作品之外的位置,与作品的距离遥不可及,很难参与到整个作品的构建中去[2]。而“非线性叙事”,打破前者有序、单线的模式,“单线+无序
大众文艺 2022年21期2022-12-05
- 基于具身理论的VR 电影交互设计研究
“具身”的体验。观者在VR 感知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全景视觉、身体交互、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等多通道的感知信号感知虚拟现实电影世界。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突出强调了身体知觉的主动性,强调人通过身体完成知觉与环境的互动[1]——观者身体的能动性成为VR 创作者关注的重点。制作VR 电影存在不同的技术手段,例如游戏引擎实时驱动的VR 电影和拍摄制作的VR 电影。观者能够自由流畅地与由游戏引擎驱动的VR 电影的环境或人物实时互动。例如VR 影片 《七彩鸦传奇
现代电影技术 2022年11期2022-11-28
- 渐境
如预期,甚至会令观者云里雾里,观感大打折扣。怎么会这样?要令人感受深刻,就得一层层地铺陈外头的迷障,把精彩包在核心之中。在这一点点的铺垫中,观者渐入情境,情绪被一步步带上去。等到观者的情绪到达巅峰时,再把最精彩的部分抖出来。这么一来,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有时候就是这样。两场表演,效果迥异,不见得就是表演者实力间的差距。实力相近,但一方一上台就直接亮出撒手锏,观者还没进入情境,脑子恐怕还不清楚,表演就已经结束了。而另一方则懂得循序渐进,一步步引领观众渐入佳境
知识窗 2022年9期2022-10-08
- 沉浸式戏剧在建筑空间中的表达
——以麦金侬的《不眠之夜》为例
mance)注重观者在空间的流动性。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的演出场所由单一固定转为具有流动性的多空间,注重空间整体性。美国戏剧家理查德·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在著作《环境戏剧》[1]中强调空间应为演员与观者的直接交流互动而造,注重环境设计的空间意识表达,提出空间为剧本服务,包括表演空间、观众空间和技术空间。沉浸式戏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场域、环境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表演空间的塑造。本文以麦金侬的《不眠之夜》为例,分析建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2022-03-07
- 七八分饱
将剩余笔墨礼让给观者,让观者也参与到画作中来,与画家做一互动,将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在意念中注入那留白之处。我想,很多观者之所以在画作前流连忘返,既是对画家的妙笔赞叹,也是陶醉于自己的“二度创作”中。除了留白,我发现,还有一些画作,仿佛是未完成的作品,就像差了那么几笔,欠了一些笔墨,少了一些层次。仔细体味,忽然意识到,画作的妙处,就在这“未完成”之处。我们常常用“呼之欲出”来形容画作的生动传神,而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以我的理解,就在那画作将要完成而未完成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7期2022-02-28
- 七八分饱
将剩余笔墨礼让给观者,让观者也参与到画作中来,与画家做一互动,将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在意念中注入那留白之处。我想,很多观者之所以在画作前流连忘返,既是对画家的妙笔赞叹,也是陶醉于自己的“二度创作”中。 除了留白,我发现,还有一些画作,仿佛是未完成的作品,就像差了那么几笔,欠了一些笔墨,少了一些层次。仔细体味,忽然意识到,画作的妙处,就在这“未完成”之处。 我们常常用“呼之欲出”来形容画作的生动传神,而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以我的理解,就在那画作将要完成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1期2022-02-12
- 艺术传播的内容及方法
——以美术作品的先入为出发点
艺术由艺术作品向观者传播,艺术作品与观者和信源与信宿相对应,然而艺术作品中的“讯息”与通常的讯息不同,且艺术传播更关乎一种体验。本文通过艺术传播要素的分析,其传播框架的建立并通过美术作品的具体实例来引证与探讨艺术传播的内容与方法。一、艺术作品与观者艺术作品与观者是艺术传播中的两大独立系统,如海德格尔所述,艺术作品区别于人造物与纯然之物[2],而艺术作品的缔造者是艺术家。与所有人一样,艺术家与宇宙万化[3]时刻交互着,而艺术作品的创作由此开始。宇宙万化同时作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2021-12-04
- 关于当代艺术观者身份转换的关注
创作权,也没有给观者留出更多地参与与体验的空间,其作品的核心内容大多仅停留于经验叙事上。直到当代艺术思潮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观念提出,艺术家固定不变的身份才彻底被打破,艺术创造不再是一种单一职业行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审视自身被建构出的身份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对身份问题的积极探讨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取代激进的政治运动,艺术创作成为互动交流、激发对话、增进认同的综合体。二、观者身份转换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表达在诸多艺术表达手段中,一部分作品的图像和符号是比
艺术品鉴 2021年11期2021-12-04
- 论观者转向:李格尔与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中的观者问题
陈 平“观者”①即艺术作品的接受方。传统艺术史以作者、作品作为客观研究对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艺术史界出现了一种将研究视角转向观者主观体验的倾向,或可称为“观者转向”②。西方学者在追溯这一趋势的现代源头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李格尔和他的名著《荷兰团体肖像画》。此作发表于1902年,遗憾的是,就像李格尔的其他著作一样,这本书湮没无闻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引起关注。维也纳艺术史家派希特(一译帕赫特)在1963年的一篇为李格尔辩护的文章中
文艺研究 2021年5期2021-06-02
- 从观者的角度审视五代到北宋山水画意变迁
的绝对性,选择从观者的角度出发,理解和阐述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意涵,重新认识山水画意,为山水画的意涵提供新的视野和更多的可能性。关键词:山水画;画意;观者;互动对山水画作品意蕴的理解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分析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和绘画形式,也得掌握这些语言形式得以实现的文化情景、时代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本文从观者的角度深入探讨山水画意,原因在于理解山水画的意蕴内涵可以更加具体,反映出观者对推动山水画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画家与观者是一个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样的动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2期2021-04-14
- 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留观者的不良情绪影响
毒肺炎疫情期间留观者面对疾病的不知所措与对自身、家人的担忧,还需要进行长期留观,多数处于长期心理应激状态[2]。传统的干预缺乏对留观者心理干预的重视,忽视了留观者的心理需求,在实施干预过程中缺乏与留观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降低了医疗护理质量,也容易造成医患、护患矛盾[3]。心理干预的实施内容包括留观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心理干预计划的制订、心理干预的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4]。本文具体探讨了心理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留观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期2021-02-26
- 视错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动态表达
础上展开探讨。以观者自身为切入点,以设计案例相配合,明确视错觉在设计传达设计中的动态表现方法,提高作品的创新性,增加作品与受众的交流,将视错觉这一新鲜的概念引入到设计思维与设计领域当中。关键词:视错觉;视觉传达设计;观者;动态表达视错觉是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凭借不一样的表现形式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灵感[1]。我国对于视错觉的研究稍有落后。总结大多数文章,可以看到视错觉主要由几何视错觉、色彩视错觉和知觉恒常性错觉这几种类型组成,但很少有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发掘
美与时代·上 2020年8期2020-11-06
- 生活的纪念
其所附有的作者与观者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尝试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关键词:老照片;情感;作者;观者一、老照片的概念梳理“老”是旧、时间很长的意思,老照片就是很长时间以前的照片。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内外定义的标准不尽相同。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0期2020-10-30
- 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启示
、艺术家、读者、观者、阐述2019年11月,第七届“明天雕塑奖”的演讲秀环节反映出了艺术作品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就组委会‘什么是雕塑的提问,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演讲者闪烁其词地回避。的确,现场的这些入围作品已经不止于造型和材料,甚至带有某种预示性:未来的雕塑将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时空交织的,多种媒介混合运用的特征。在我看来,“什么是雕塑”实质是在问“什么是艺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一方面,演讲环节其实和创作息息相关。从入围作品中还可以看
雕塑 2020年3期2020-07-20
- 耍蛇记
声名轰然满城,围观者密匝匝而来,如潮汹涌,经久不衰。耍蛇者一共五人,一老者,两壮年,另有一婆一女,俨然一户人家。先是白布围了四周,宣称日耍五场,每场定时,人不足三百则等,人过三百则谢绝不卖。观众觉得稀罕,购票的队列长达几十米远。进得场去,四边排列大小不等的名蛇近百条,皆是玻璃箱罩,蛇在里边有蜷,有卧,有蠕,各尽其态,观者森森然不忍看,却又不忍不看。“锵咚”一声锣响,耍蛇人在场中摆出台子,口若悬河地大讲蛇的丑恶、凶猛,使人毛骨悚然。说罢,便打开身边一个木箱,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6期2020-06-29
- 认知视角下的实体观者与渐变观者
念的个体分为实体观者与渐变观者。[4]实体观者认为人格特质不易改变,并且在跨时间和情境上都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他们常常用概括化的、抽象的特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解读,认为造成个体行为差异的原因是他们自身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考虑其他调节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观念中,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聪明还是愚笨都是先天固有的,不可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改变。因此,实体观者更关注自己是否具有这些特质,倾向于“表现自己”。渐变观者则认为人的人格特质具有可塑性,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他们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2-23
- 现实与艺术的折中融合
艺术;折中融合;观者;生活;维尔玛·韦拉沃德从更具实用性的传统艺术、更具审美性的现代艺术到更具观念性的当代艺术,艺术作品总是带给观者与众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但不变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现实成分与艺术成分的结合因素:实用性基于人类的生活所需,审美性基于人类的精神所需,观念性基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深刻反思所需。不存在超脱于社会背景、艺术家身份以及创作情感而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一件能够激发观者遐思与共鸣的艺术作品,其背后必定通过层层沉淀,这种沉淀来自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
大观 2019年8期2019-10-30
- 舞蹈审美活动的“角色”
舞蹈的审美过程是观者与舞蹈之间有距离的活动。距离产生舞蹈的美,观者对距离的把握决定着其对舞蹈的态度,从而影响着舞蹈的发展。本文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情感距离四个角度切入,解析舞蹈审美与距离各方面的关系,为观者更有效地感受舞蹈魅力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舞蹈审美 距离 观者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080-02
艺术评鉴 2019年17期2019-10-18
- 当观者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分——艺术作品在观者的参与和理解中得到回应从而使作品完整。笔者以阿根廷当代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雷安)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太虚之境》为例,在分析此展览部分作品的同时,思考观者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构成,探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的变化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关键词:当代艺术;互动装置;雷安德罗·埃利希;体验性;观者一、通过观者来成就的作品当观众还未踏入美术馆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给足了观众看展的吸引力,这种力量来自雷安作品在全世界范圍内许
艺术大观 2019年21期2019-10-12
- 制作与观看
值,并进一步揭示观者群体不同观看行为背后的文化意义。关键词:制作过程;赞助者;观者;多重性;文化意义中图分类号:J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42-04虽然我们至今从未真正见过一座完整的汉代墓地,但大量的汉代墓葬考古发现和文献为我们揭示了汉代一般墓葬的结构。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认为汉代中小型墓葬受到诸侯墓葬形制的影响,逐步在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的时间里定型,且基本符合《水经注》关于尹俭墓地
今传媒 2019年8期2019-09-03
- Termination of a 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A case report
探索发现。故作达观者有时是为了排解死亡的恐惧,有时是为了矫时抗俗。真正达观者坦然面对死亡的来临,按照自己的本愿交代后事,但也有人兼顾时俗和儿孙,在本愿和俗情间求一调和,这在后事丧葬安排上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The patient became pregnant following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Three 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19年20期2019-04-18
- 论虚拟摄影技术对观者时间感知的影响
摄影师可以将超乎观者视觉经验的视觉元素更直接地展现在银幕上,这种方式不仅能对观者的时间感知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实现电影语言的丰富。虚拟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摄影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将摄影机发展成为一个抽象概念。基于此,本文将以虚拟摄影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这项技术对观者时间感知产生的影响,希望对虚拟摄影技术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和指导。关键词:虚拟摄影技术 观者 时间感知随着当前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造者借助先进
参花(上) 2019年2期2019-02-14
- 基于时间维度的虚拟现实展览观者在场问题研究
讨论虚拟现实展览观者的在场问题。从延展、追溯、并行展开具体刻画个人主观意识在场、社会群体身份在场和互逆时间系统中观者的同时在场,为虚拟现实展览的观者在场问题展开新探索。关键词 虚拟现实展览;观者;缺席的在场;时间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5-0138-02虚拟现实展览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形式,区别于传统艺术展览,它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更多可能性:艺术家不再需要在艺术载体中增加物理在场的第二视角“替身”引领观者(
科技传播 2018年14期2018-08-16
- “光”在美术馆展陈中的重要性
关重要的作用。当观者沉浸于艺术世界里,通过视觉去感知展品时,“光”作为主要的表现通道,其功能已不再停留于浅层次的照亮及让人辨识清楚的层面,而是营造出契合环境的欣赏氛围。甄选合适的光源从而避免因光辐射对展品造成的损伤;对已选用的光源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调整,防止产生溢光和眩光;提高照明质量和用光品质,从而增加观者的视觉舒适度,这些都是灯光照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应用。在布展过程中,为美术作品“增光添色”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美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目的旨在于突出美术
大众文艺 2018年24期2018-07-13
- 参照点视角下时空隐喻初探
在时空隐喻中,对观者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的论述由来已久。视点观由于涉及了参照点和目标事件之间的区别,在阐释指示性时间结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照点;视点;指示性时间结构一、引言从空间到时间的映射问题由于涉及到从具体和永恒的角度来描述抽象和短暂的对象,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时间的空间隐喻研究中,通常存在两个视角:观者在动(moving ego)和时间在动(moving time)(如,Clark 1973)。在观者在动隐喻中,观者(时间经历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8-01-02
- 耍蛇记
声名轰然满城,围观者匝匝而来,如潮汹涌,经久不衰。耍蛇者一共五人,一老者,两壮年,另有一婆一女,俨然是一户人家。先是白布围了四周,宣称日耍五场,每场定时,人不足三百则等,人过三百则谢绝不卖。观众觉得稀罕,购票的队列长达几十米远。进得场去,四边排列大小不等的名蛇近百,皆是玻璃箱罩,蛇在里边有蜷,有卧,有蠕,各尽其态,观者森森然不忍看,却又不忍不看。“锵咚”一声锣响,耍蛇人在场中摆出台子,口若悬河地大讲蛇的丑恶、凶猛,使人毛骨悚然。说罢,便打开身边一个木箱,掀
微型小说选刊 2016年4期2017-01-18
- 艺术与观者
至晚明时期艺术与观者的关系。西方关于艺术与观者关系的研究在西方艺术史研究中,李格尔首次将观者引入艺术史研究领域。他认为:在接下来的时期中,我们发现的是要尽力将对象在空间中联系起来,再现它们的主观行相,并摆脱与宗教崇拜的联系。可以看出,他们都试图建立艺术与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现艺术自由的空间,以实现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心理交流和精神联系。在《荷兰团体肖像画》中,李格尔根据画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阐述了“主从关系”与“平等关系”的图画观念,以及绘画构图中所蕴涵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7期2016-11-02
- 耍蛇记
声名轰然满城,围观者匝匝而来,如潮汹涌,经久不衰。耍蛇者一共五人,一老者,两壮年,另有一婆一女,俨然一户人家。先是白布围了四周,宣称日耍五场,每场定时,人不足三百则等,人过三百则谢绝不卖;观众觉得稀罕,购票的队列长达几十米远。进得场去,四边排列大小不等的名蛇近百,皆是玻璃箱罩,蛇在里边有蜷,有卧,有蠕,各尽其态,观者森森然不忍看,却又不忍不看。“锵咚”一声锣响,耍蛇人在场中摆出台子,口若悬河地大讲蛇的丑恶、凶猛,使人毛骨悚然。说罢,便打开身边一个木箱,掀去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3期2016-05-30
- 耍蛇记
声名轰然满城,围观者匝匝而来,如潮汹涌,经久不衰。耍蛇者一共5人,一老者,两壮年,另有一婆一女,俨然一户人家。先是白布围了四周,宣称日耍五场,每场定时,人不足300则等,人过三百则谢绝不卖;观众觉得稀罕,购票的队列长达几十米远。进得场去,四边排列大小不等的名蛇近百,皆是玻璃箱罩,蛇在里边有蜷,有卧,有蠕,各尽其态,观者森森然不忍看,却又不忍不看。“锵咚”一声锣响,耍蛇人在场中摆出台子,口若悬河地大讲蛇的丑恶、凶猛,使人毛骨悚然。说罢,便打开身边一个木箱,掀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画亦因性,赏亦因性
画家,形形色色的观者,有的迷茫,有的追名逐利,有的真诚而执着,但因性而画,因性而赏,画如其人,赏如其人,仍然是而且永远是作画与鉴赏的要旨。【关键词】书画;画者;观者;画与品一、画如其人,品如其人对于书画作品的欣赏而言,“品”是动词,是赏的过程,也是赏的方法,之所以为“品”是因为好的艺术作品都因其深刻的内涵而具有耐人寻味的特性;对于书画作品本身而言,“品”是作品价值状况的定位。所谓“品位”即品之位,位亦为格,故曰:品格,它对应着观者和作品的层次,是观者与画者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5期2016-02-01
- 耍蛇记
声名轰然满城,围观者匝匝而来,如潮汹涌,经久不衰。耍蛇者一共五人,一老者,两壮年,另有一婆一女,俨然一户人家。先是白布围了四周,宣称日耍五场,每场定时,人不足三百则等,人过三百则谢绝不卖;观众觉得稀罕,购票的队列长达几十米远。进得场去,四边排列大小不等的名蛇近百,皆是玻璃箱罩,蛇在里边有蜷,有卧,有蠕,各尽其态,观者森森然不忍看,却又不忍不看。“锵咚”一声锣响,耍蛇人在场中摆出台子,口若悬河地大讲蛇的丑恶、凶猛,使人毛骨悚然。说罢,便打开身边一个木箱,掀去
意林 2015年22期2015-10-21
- 技术,重构艺术生态体系
时代,艺术作品和观者之间有一个明确划分的界限。因此,在TeamLab看来,不受物理性和地理性限制的数字技术,以及打破艺术作品和观者之间界限的互动装置,最终将颠覆人们对于艺术的传统认知,扩展艺术外延,重构艺术生态体系。TeamLab希望通过“实验和创新”,在艺术、设计和科技之间找到一些模糊的边界。经由这些边界,创造出一些更具创新性、互动性,甚至不能够被归类的事物。为什么很多作品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辩证地看,自然带给我们幸福和灾难,人类需要随时随地面临、
缤纷家居 2015年4期2015-07-03
- 交互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作用
博物馆的过程中,观者可以得到什么,观者可以记忆什么,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观者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简单通过观察进行记忆,观者更渴望通过体验来形象、乐趣的记忆。互动体验式的设计为观者带来了更多的体验,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现代人快速、直接的生活方式。1 交互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创新思维1.1 视听优化视觉与听觉是观者感知展示活动最直接、最传统的感知方式,如何利用视觉感知达到一种全新的观者交互体验式设计。
黑龙江科学 2015年16期2015-03-27
- 一个人
与色情毫无关系,观者在她们面前没有一丝偷窥的欲望。乙蒙作品中的形象既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安排,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位置经营,因为她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假定的、预设的观者存在。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切断了与观者眼神的传递,同样关闭了与“他者”心灵沟通的通道。无论是艺术家本人还是她笔下的人物,似乎都在努力构建一个属于自我的,完全封闭的精神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填满了幸福的悲伤、孤独的忧伤还是独自的等待,每一个人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让人期待、未完待续的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7期2014-09-15
- 赵要 创造不一样的体验
内,他不仅赋予了观者一个新的视觉体验,最为重要的是,他交给了观者一份对艺术以及艺术家关系上的重新理解。赵要曾在北京公社有过两次重要的个展,第一次为“我是你的黑夜”,第二次为“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两次个展,从主题的观念上可以看出,赵要一直想突出“我”和“你”这两人的关系。这里“我”和“你”,分别可以代表艺术家和观者或者更多。在“我是你的黑夜”中,赵要与观者做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以新趣味的形式出发——“在一个由既得概念建造而成的展览系统中,“解读”究竟是
艺术汇 2014年3期2014-05-21
- “花语”系列二:李雪源个展
的绘画思想,值得观者来探寻其艺术世界。“泪眼问花花不语”,其实花非不语,花语需要观者在沉静的状态下聆听,用智慧的心灵来感悟,其中那些宁静厚重的色彩里缱绻着的绵绵花语,在错杂的花瓣悄然舒展时,它们瞬间如星光闪烁,如烟火燃亮,仿佛弥漫起袅袅清香,向驻足观赏的人们低低诉说曾经有过的悲喜,偕观者们一起重拾人生的美妙,一起回忆流转的时光,此处人生漫如花,岁月淡如茶。endprint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3期2014-04-10
- 戏
各种优美的造型;观者在冷静地看着戏,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视角在观察。我用绘画和摄影中取景常用的手形来表现观者看戏的角度,每个人会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态来看表演,每个人也会带着不同的感情来欣赏。所以,在每一个摄影师眼里,世界是多样的,生活是多彩的,人物也是多情的,我希望把这点理念通过作品传达给大家。舞者在创造美、表现美,观者在发现美、欣赏美,在一定意义上说,摄影就是在塑造美、提炼美。我喜爱摄影,正如看戏的感觉。◆
大众摄影 2000年12期200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