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生
【摘 要】我国公立医院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目标不清、效率低下、制度缺失、执行不利、权责不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新医改的核心思想出发,分析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
一、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的研究,探索有效额监督管理机制和方式,加强资产管理力度,能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医疗机构资本营运效益的提升,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使用效率偏低
我国公立医院资产使用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很多花高价钱购置的医疗设备和仪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甚至出现了设备闲置的现象。资产的闲置使资金很难快速回流,造成医院出现建设、流转资金不足的情况。例如:某医院购置一台透视设备的价格约为四百万左右,平均每天仅有二十人使用设备,那么设备每天给医院带来的收入约为四万元,再考虑到耗材及人工费用,这台透视设备的成本很难收回,资金流也受到了阻碍,这就是资产使用效率过低带来的后果。此外,很多医院在购置资产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及经济效益分析,盲目的投资行为造成医院资源浪费,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管理制度缺失,资产管理混乱
公立医院均制定了资产管理制度,但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及限制,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而资产的管理包括了审批、购置、使用、处置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给单位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例如:某单位仅对政府投入及单位购买的资产进行登记记录,而对于一些社会捐赠或企业捐赠的资产却没有记录,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要求,使得这些资产游离在帐外,存在极大的隐患。此外,在报废处置环节,很多医院的科室只注意到设备实物的移交,却往往忽视了报废手续的完整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设备报废的主要原因就是设备使用年限超过耐用年限,其使用的性能落后,无法进行维修或者维修费用过高;维修设备的零配件购买不到,因此对相关设备进行报废,而报废设备的移交手续不完整,在设备管理科室就被自行处置,报废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使实物与帐面不符,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部核定资产时,报废清单与实物不一致,管理部门在进行报废申报实物盘点时,报废的固定资产出现盘盈现象,出现帐实不符。
由于医院对于检修管理过程不重视,医疗器械检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尽管一些医院指定了相关的维修标准,但是执行过程中,往往执行力度不到位,使设备维修质量不过关,即增加了设备维修费用,同时又可能达不到应有的维修效果。
3.资产管理缺乏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资产的使用、配置、处置均须由上级管理部门及财政部门作出审批及审核,对外出借的资产,无论是用财政资金购买的,还是用非财政资金购买的,均需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出借取得的收入也要上缴财政或是纳入本单位的收入中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审批监督与履行手续均执行不到位,容易造成医院资产的流失。
三、新医改后,加强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措施建议
1.资产的管理目标应该向保值增效转变
公立医院是具有公益性单位,国有资产属于基金而不是本金,医院资产的管理目标不能定位为保值增值,而应定位为安全完整及使用效率的提升,也就是保值增效。医改最核心的一环就是公立医院改制,而公立医院改制的重中之重就是资产管理改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医院各种投入所形成的权益,医院资产是公立医院使用或占有,其所有权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拥有,具体包括医院进行医疗服务取得收入所形成的资产、政府划拨给医院的资产、医院接受捐赠形成的资产等,资产的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及无形资产等。安全增效仅是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并在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更深层次的社会效益才是国有资产最好的价值体现。新医改方案强调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从政府有效监管及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角度出发。过去商业化的医改导致百姓的卫生支出增加,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公立医院的未能坚守公益思想,过于注重市场经济效益,加上财政监管缺失,医院的社会综合效益每况愈下,这给新医改的资产管理敲响了警钟。
2.资产管理制度权责分明,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有效落实
新医改强调落实公立医院法人地位,但在方案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又要求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的收入都要上缴,日常维持运营所需要的费用再由相关部门下拨,这实际是对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的一种否定。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还拥有公立医院人员业绩考核、编制管理及奖惩等权力,这也是对公立医院独立人事权否定。这样的政事分离处理方式有背医改初衷,更不利于公立医院以独立法人的角度来管理流动资产。法人制度的有效落实任重道远,今后要逐步落实法人治理结构,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性的同时,也能承担起医疗服务的责任,真正实现资产及经营自主化的管理。
加强对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设备管理意识,建立设备利用率考核及评价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效益,使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围绕医疗器械的管理任务及范围去工作,分析现有闲置的机械设备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制定解决办法最终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主要途径有:扩大设备的用户群、加大设备服务规模。在业务量充足的前提下,适当延迟开机时间及增加检查次数;提高设备认识水平,对设备进行合理规范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3.政府加大卫生投入,转换公立医院收入补偿机制
公立医院是非营利性卫生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的生存需要政府的资助,政府也要求公立医院不能因为追求利益而违背其社会公益性。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资金短缺的情况,公立医院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在与民营医院的市场角逐中偏离了公益性要求,有的公立医院为了争夺市场而盲目购置设备及扩大规模,最终导致资产闲置、浪费,医院不仅没有增效,公益形象还大大受损。新医改对政府在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提出了要求,强调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数额,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杜绝以药养医问题的出现,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即保值增效,促进公立医院的整体平稳发展。
4.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
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不到位,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合、盲目购置资产等情况的发生,这不仅使医院经济遭受损失,还使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公立医院的组织性质使其必须接受社会公众、政府的严格监督。在资产管理方面,充分反映资产状况最可靠的会计信息载体包括:固定购置资产登记表、低值易耗品使用报表及财务报告等,同其他企业一样的是,会计信息能夠全面放映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资产负债状况。相关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国家出资企业单位应向出资人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新医改也强调了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并进行有效的监督。财务信息公开化可以帮助各个信息使用者了解资金去向,有助于群众更好地了解医疗服务流程,避免信任问题,更是有助于医院无形资产的增值。从医院内部管理角度来说,财务透明可以促进内控监督及自我约束,使制度及流程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S].2009
[2]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