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文军
摘 要:质疑是经过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能力高的重要表现。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明智的教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悉心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质疑,更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边读边思边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肯定,并及时让它展示自己思索和提问的过程,使学生善于质疑。
关键词:释疑;主动发问;小学生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伴随积极活跃的思维,才会产生疑问。只有通过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质疑并释疑的循环往复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探求知识。
学生的头脑里经常有疑问产生,就会促使他去探究、去思考、去聆听,去解决问题,学习就会变得非常主动,这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质疑是任何创造的最初起因,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一定要真正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谈谈我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初读文本提出要求——质疑的起点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生在刚接触一个陌生的文本时,问题是最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这样一个学习的临界点上,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质疑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二、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质疑的田地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特别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了。教师在课堂中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在地位上大家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敢问、敢学、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但做教师的还是会有一种惯性,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看问题更准确,常会对于课堂中的不“和谐”音打断或批评,这样做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起来,影响了课堂氛围。
三、有效利用生成资源——质疑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提倡多问,才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书,不迷信教师敢说敢想的创造精神和辩论精神。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疑、敢问、敢驳,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往往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如果能有效抓住这个资源进行引导,往往会带来教学的精彩。
四、结合学生生活实践——质疑的根本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践,语文学习永远为生活服务。生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会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问题和探究。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在课堂中,我常常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探讨,提出疑问,發表看法,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鲜活的生活实践得来的事例更应及时地进行创造性利用。
总之,质疑是教给学生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团结镇中心学校)
?誗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