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

2014-04-29 22:09陈德春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语文教学

陈德春

摘 要: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组织学生共同探究语文知识,除了让学生有获得语文知识的快乐,还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中挖掘美、鉴赏美,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为构建良好的审美能力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趣;挖掘美;鉴赏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怎样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去创造美呢?

一、导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中的所谓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或艺术化的媒体引入创造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升到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以情境引起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听潮》一文,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們见过大海吗?听说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中看到的大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语来形容她的形状。”学生会纷纷发言:“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平静温柔、波涛汹涌、浪花如雪、浊浪排空……”接着,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回到正题:“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全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作家鲁彦的《听潮》,他给我们描绘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这样的导语立即就会吸引学生深入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审美情趣陡然而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挖掘美

美丽的事物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含的,隐含的美,只有通过不断的挖掘,才会体味到更深层次的美感。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隐含美”的文章,不善于挖掘的人是体验不到阅读它的快

乐的。

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如果只从说明的角度讲解的话,内容就有些烦躁了,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在讲解时要紧紧抓住“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这句主旨句来指导学生挖掘课文的美感。“形式优美”我这里就不分析了,单从“结构坚固”来挖掘深层美感。“结构坚固”看似简单实质不简单,简单而言赵州桥和卢沟桥都雄踞在河流上上千年了,经历了千百年来人们的踩踏和洪水的洗礼,可能还会挺立在河流上上千年。这里重点就要指导学生挖掘“辉煌”一词了,深层次的审美自然就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中国古代桥梁的对比、世界古代桥梁和中国古代桥梁的对比,现代桥梁延续古代桥梁例查找证等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挖掘美的切入点。这些知识经过引导,就成为一种“隐含美”,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欣悦、快乐,自然就会产生审美感和自豪感。

三、引导学生鉴赏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发现美、挖掘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鉴赏。这好比穿衣服一样,我们不但要学生注重衣服色彩的搭配,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搭配”,这就是一种鉴赏。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壮阔绮丽的雪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的讴歌与赞美,进而展开了为之倾倒的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转而歌颂了创造了中国几千年来辉煌历史的广大的劳动者。这里既有北国的风景美,又有创作时的想象美,同时又展现了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胸襟美。通过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纵横结合、古今结合、人与物结合,展现了这样的美。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表现手法去鉴赏这些美,不然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去鉴赏美。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语文教学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