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设计与评价?鄢

2014-04-29 10:21:37王东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式作业科学作业

与传统的“教师布置学生做,学生不考虑为什么做”的书面式家庭作业相比,体验式作业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其一端连着课堂的认知与探究,一端连着生活的运用与实践,让学生在亲历的实践过程中再现、建构知识,对激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有着特有的优势。

一、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创设了学生自主建构的空间,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爱好和特长。

1.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科学课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一部分是间接经验,要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获得相应的直接经验,并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能力。体验式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任务和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它以学生从课堂中获取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为基础,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2.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体验式作业更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知识技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打好基础;学生完成体验式作业时,教师、家长处于辅导地位,学生处于活动中心。体验式作业题型多样,内容形式丰富,给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选择活动伙伴,充分发展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独立创造的能力。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又将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

3.延展课堂探究学习的时空

科学课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完全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求,难以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体验式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自由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将书本上的知识活用于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宽了教材范围,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与科技成果,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志趣,为学生自由自在地“搞科学”提供了可能。

4.落实科学学习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教材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体验式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实践,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

5.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

体验式作业能借助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力量进行科学的综合学习。学生可以邀请科学老师、家长、本地的科技专家甚至是科学家,一起参与到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来,老师、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辅导服务,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体验式作业的对象是学生,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作业,开展观察、阅读、调查、小制作、小设计、饲养、种植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学习什么、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与谁合作,学生都有主动权、选择权、决定权。

2.可操作性原则

体验式作业要让学生在课外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但不能难度过大、要求过高,要充分考虑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以及本地区实际情况,避免因盲目设计而导致学生作业无法完成。

3.探究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几乎任何完全陌生的材料都会使观察者产生一种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欲望。体验式作业就是学生探索未知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在充满未知的作业过程中,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其完成的一个实验、制作的一件作品、取得的一项数据、得到的一个结论、写出的一篇小论文等,都是对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一次再发现的过程,是课堂探究的自然延伸。

4.综合性原则

小学科学体验式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用综合的方式出现。首先,作业往往不是单靠科学学科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完成,而是涉及多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其次,作业设计的目标还包括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精神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第三,体验式作业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合作分享。

5.安全性原则

体验式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活动的地点、实验的材料、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是否有安全隐患,做到防患未然。

三、基本形式

1.科学阅读作业

科学阅读作业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准确把握学生的阅读期待,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社会调查、观看音像资料等途径广泛阅读,收集资料,并适当记录,进而巩固并深化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于扩展儿童视野、发展儿童科学志趣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阅读作业要与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学生阅读之后可以记下读书心得,制作科技小报,进行科学幻想绘画,撰写科学小论文等等。比如教学《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后,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新能源及其作用的资料,制作电子小报。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后,引导他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制作读书卡片,写下阅读体会,培养他们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热爱探索的精神。

2.科学观察作业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基础,也是学生亲历科学过程的必经之路。科学观察作业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在自然条件下,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科学观察作业要逐步引导学生由感官观察向借助工具观察、静止的观察向动态的观察、外部观察向内部观察、局部的细节观察向整体特征观察、短周期观察向长周期观察逐步发展,学会比较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与不同,找到因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科学观察作业的观察目的要明确,一次观察一般只针对一个科学问题;观察方法要具体,与思维活动结合,并配合记录与描述。如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后,教师发现学生对蜗牛十分感兴趣,就布置孩子们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家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生活、成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教学完《关心天气》单元后,布置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再借助校内的百叶箱,建立小气象观察站,每天观察记录并公布天气情况,加深对本地区气候特点的了解。

3.科学制作作业

科学制作作业是指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品,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的作业。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对教材中安排的科学制作,学生往往只能完成作品的设计或半成品,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领学生利用课外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作品制作,或者根据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加工改进。

科学制作作业要紧密结合教学,注意学生的基础、辅导老师的水平、制作材料的简便易取等,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讲究可操作性。如教学《简单电路》后,让学生做一个小台灯。教学《照镜子》后,让学生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教学《能源》一课后,布置学生课后进一步改进课本上介绍的太阳能灶、小水轮的制作方法,制造出更富创意的再生能源装置,或者设计一个风能工作方案,制作风能模型装置,加深对利用再生性能源的体验。

4.实验探究作业

实验探究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学习内容及学生探究水平,布置一些让学生自行设计并自主操作的“做中学”活动,发现结论,巩固知识,同时获得研究方法,体验科学精神。学生对动手做科学十分感兴趣,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发现常常令他们兴奋与惊奇。但受课堂时空、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意犹未尽,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没有亲自操作,心动手痒。实验探究作业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空气中有什么》后,学生知道了二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可以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做“葡萄干跳舞”的实验,在杯子里装半杯自来水,放入葡萄干,再把一勺小苏打放到水里,加两大勺醋,会观察到葡萄干先是飘到水的顶部,然后沉下去,好像跳舞一样,最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学生感到充满了挑战和神奇。

5.科学考察作业

科学考察作业是一种让学生走向生活,从参观、调查者的角度考察现场情景,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自身联系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对科学课堂上所形成认识的体验,还会对实践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改变对某些事情的认识,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如教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给校园的每一种植物都挂上“身份证”,注明名称、种别和生长特点。教学《生命离不开水后》后,让学生调查身边的水资源情况,了解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写出考察报告,加深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认识与体验。

6.科学饲养与种植作业

饲养和种植都是小学生乐于从事但又不容易坚持的科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当地生产实际,让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学生在获得对饲养、栽培的动植物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观察品质,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体验了收获的喜悦。

如教学完《骨骼和肌肉》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没有骨骼的动物是怎样移动的,饲养一种小动物,画出它的外形,并进行观察描述。学习《养蚕》单元,让学生养一些蚕,在蚕吐丝结茧后,再一起去卖蚕茧,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教学《果实和种子》后,布置学生种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开始较长周期的种植活动,观察并记录植物的一生,再将观察日记与同班同学交流。

四、评价激励

相对于传统作业,体验式作业不能以标准答案判断对错,更应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对每一次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与反馈,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1.体验式作业的呈现形式

“成长档案袋”是体验式作业的重要形式,主要包括过程性档案袋、目标型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评估型档案袋等等。其中与过程性评价相对应、较好的一种作业形式是过程性档案袋,即学生和老师一起,记录活动过程,积累活动作品以及描述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成长轨迹,反映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活动一步,记录一步,收集一步,整理一步。

2.过程性档案袋的内容

学生对自己每次完成的作业有充分的自主权,每次作业时,档案袋中放什么、放多少,学生自由决定。但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提交能反映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形成兴趣、态度和掌握方法等方面的材料和证据,包括科学阅读笔记、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小论文、实验报告、科技小报等,还包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以及研究反思。如教学《建桥梁》一课后,体验式作业为“研究千姿百态的桥”。学生可以收集如下材料以供评价:学生个人或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设计桥梁的结实程度的比较实验报告,收集的活动过程资料包括网上下载的桥梁的历史知识、收集的桥梁之最资料、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桥梁作品等;活动中的收获与反思;家长、老师、同伴的评价意见等等。

3.评价的注意点

注重及时评价。教师要尽量通过多种形式,如在教室开辟一角建立“科学园”、课前5分钟检查、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及时反馈展示学生的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小论文、科技电子小报、实验探究报告等过程性的作业成果,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按时完成作业。

注重多元评价。结合学校开展的科技节、“金钥匙”竞赛等每年举行的常规活动,将学生的作业列入活动的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向全校同学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成果答辩,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水平。

重在激励。评价不能强调作业的对与错,而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体验式作业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次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星级积分,给完成及时、效果好的学生或小组累积科学小星星、科学徽章等,按累积数量推选每月的科技之星,激励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唤起他们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王东,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2255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式作业科学作业
如何借信息技术优化“自助餐”式初中英语家庭作业
对比与探索
学生之友(2021年2期)2021-08-05 08:54:57
对比与探索
快来写作业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科学
科学拔牙
我国首次进行页岩气“工厂化”四井同步拉链式作业
断块油气田(2014年2期)2014-03-11 15:32:59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