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作,享受数学

2014-04-29 00:44柏素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合作数学

柏素霞

【摘要】 合作学习模式一直如磁石般吸引着我们,对于它的诸多妙处我们可以一一道来,但在实践中却问题层出,其主要问题便是有形式而无实效. 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带给课堂高效呢?

【关键词】 合作;数学;教学反思

笔者曾开设一节公开课,课题为“同底数幂的除法”,现回顾课堂,实录两个片段如下:

片段一:典例讲解:

(1)(-xy)4 ÷ (-xy);(2)(a - 2)6 ÷ (2 - a)5;(3)273 ÷ 92;

(4)■5 ÷ -■2;(5)(y3)4 ÷ (y3·y2)2;(6)[(ab)4·(ab)5 ÷ (ab)7]3.

教师课件出示本组题目,先指名两名学生做(1),(2)两题,其余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强调每一步的运算依据. 后点名让四名学生同时板演剩下的四题,再集体订正,评讲.

片段二:游戏(找朋友)

教师在课件上打出“找朋友”的字样,同时全班分组,6位组长上台各抽一张题卡,要求各小组讨论,计算出正确结果,将答案写在题卡背面,后由各小组一位代表上台来“找朋友”,看到与自己答案一样的便是“朋友”,两人站在一起.

课堂上有些小组并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在巡视时发现各小组有些同学并未参与讨论,由于下课的铃声就要响起,我催各组快点上台“找朋友”,几名同学站到台前,下面的同学看不清题卡上的题目,只知道本组的题,其他组找的是对是错,不得而知. 故游戏仓促结束,而几个小组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准确找到朋友,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

反思本节课的课堂表现,感觉上述两个环节都未能很好地完成预设. 例题讲解环节,题目的选择注重了多样性,各种类型均有选择,但分析时未做总结,未让学生参与到方法的讨论和总结中来,只是就题讲题,就题做题.

游戏环节本应是这节课的高潮,选择了幂的乘法和除法的几种不同运算,制成题卡,并赋予游戏的形式,既巩固了知识点,又给了学生人人参与的空间,有交流,有展示,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开心地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但课堂中出现了僵局,多数学生未能参与,只做了“看客”,甚至几道简单的题目在要求“小组讨论”完成的情况下没有顺利完成,最后草草收场. 反思这个环节,发现游戏规则交代不清,没有在课件上打出来,所以部分学生没有反应过来,题卡上的题目也应在课件上展示出来,小组抽签后应随即在课件上注明,让各组学生清楚其他组的情况.

在另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我对这两个环节进行了如下改动,现实录如下:

片段一:典例讲解:

(1)(-xy)4 ÷ (-xy);(2)(a - 2)6 ÷ (2 - a)5;(3)273 ÷ 92;(4)■5 ÷ -■2;(5)(y3)4 ÷ (y3·y2)2;(6)[(ab)4·(ab)5 ÷ (ab)7]3.

师出示本组例题,问:采访一下同学们,平时做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生答:常看错题目.

师:所以我们做计算题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养成审题的习惯,看清楚数字. 是哪一种运算,需要用什么运算法则等,都是我们在下笔做题前需要先考虑好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审一审这组题,并小组内交流这些题应怎么做.

大约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后各组分别叫一位代表来说一说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说完每名同学独立完成6题,请6名同学同时板演. 待完成后请各小组组内互批,黑板上的题请同学上来批改,有错纠其错因. 教师始终在引导或是作补充.

片段二:游戏(找朋友)

师:生活少不了朋友,下面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 请看课件. (游戏:找朋友. 规则:各组各抽一张题卡,小组讨论,计算出正确结果,写在题卡背面,各组派一代表上台来,与持结果相同的小组代表站在一起,即为好友.)

师:大家明白了吗?(明白)请组长上来抽题.

小组活动时,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每一题被抽到的小组的组名. 各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有两组代表根据白板上显示的信息很快找到“朋友”,另两组在犹豫时,下面的同学根据课件上的题目信息,迫不及待要帮忙,此时课堂进入高潮,气氛融洽,充满欢愉.

在重新设计这两个课堂环节时,都尝试开展了“小组合作”,课堂中明显感觉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参与度高了,而且学生表现得非常愉快. 我反思如下:

一、让学生“说”数学

片段一中原来的设计始终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未给学生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空间. 新的设计中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 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通过横向的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其共同进步. 这样不仅省去了教师对例题的分析,而且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讓学生“玩”数学

合作学习采用的活动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本课因为是计算题,学生掌握法则后就可以进行充分的演练,演练形式可有多种,而与前面的知识综合运用是难点. “找朋友”游戏的设计正是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而且采用游戏形式,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人人参与,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能真正在“玩”中享受数学的学习.

如何让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影响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因素,在教学中加以探讨,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反思和总结. 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彰显学生发展的价值. 这将是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合作数学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