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湘华 张育波
摘要:高职院校单招生制度的改革,造成众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制不能满足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科院校单招生的生源特点,并以此阐述了几项针对性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单招;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75-01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高职院校由于先天不足导致单招生的生源多为高校招生末流,生源的整体质量不是很好,一些自认为有一定基础的考生不会把报读高职院校放在首位,再加上工科类的院校又由于自身专业特点或是机械、电子、化工、生物等行业调整的限制,使得生源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就目前来说,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单招生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对于工科类高校,其培养的目标是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学生学习的往往是专业技能,但是近年来许多企业反应的是工科毕业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人格不太健全的“单面人”。工科类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生源的素质还不是太高,如果德育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极容易受到社会全面转型期多元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歪曲。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人格扭曲、道德失范等德育问题,工科类高职院校要抓好德育管理,特别是单招生的管理。
一、工科院校单招生的生源特点
如今,从高职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市场需求这一特征来看,工科学生可能成为未来的高级技术工程师,但是实际上高职或高专的工科毕业生的质量一直不容乐观,我们有必要先从工科院校单招生的生源特点来分析。
(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根据工科生普遍的反映,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比如《电路》、《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上课时很难听懂。尤其是文理兼收的学生中大部分是文科生,本来高中的理科基础就不牢固,再加上工科的课程与高中的数理化基础是紧密相连的,学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很多高职院校采取的单招制度是,学生直接从高中选拔录取。他们往往习惯了紧张充实的学习方法,而刚刚接触高职院校的他们,很难适应自主性教育方式,教师更多的是引导性教学,再加上工科的专业课程分支细而杂,使得很多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失去方向。
(三)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高职的单招生制度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市场需求不是很了解,或是受父母的影响,盲目的选择所谓的高就业率的“热门专业”,导致学生对所选专业的期望受到影响。学生对工科专业缺少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无外乎就是学到的专业内容和当初的实际情况差距太大所导致的。
二、工科类高职院校单招生德育管理对策
工科类单招生的特点导致了生源的整体素质的偏低,在院校专业技能的教授外,德育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工科院校单招生的生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和管理是大部分工科院校首要的工作。
(一)坚持校长责任制,提高党政交流。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同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 这两条措施旨在加强和完善党政协调,并且在完善以校长、行政系统为主的前提下,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开展。
(二)努力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灵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所谓的德育为先指的是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德育的各项工作落在首位,在德育为先的基础上促进德育目标的完成。作为学校中一项德育管理的重要原则,它是德育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也要在遵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科学的处理好德育同其他各育的关系,从而提高德育管理的质量,引导学生德智体进行全面发展。
高校是一个“小社会”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学生不仅要学会专业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发展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现行的考试制度是衡量一个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不能仅凭卷面分数而对学生定性。比如可以提倡未毕业的工科学生早些加入企业实践,甚至是自主创业并在该时期内保留学籍,这样做可以激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勇敢的走向社会,而不是因为某个学科考试不好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两课”在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德育队伍的综合素养。对于单招生,增强“两课”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对德育课程产生较大的兴趣,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内容更加深入化。在师资方面,加强课程管理,即加大课程量和有效保证课程的质量;多吸收一些优秀的政工干部和学生辅导员,为“两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我们要切实加强德育队伍的实质性建设,建设一个思想性和业务性相结合,骨干队伍和基础队伍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其达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而且示范性较强的要求。辅导员是德育队伍的管理层,作为实际操作层的他们必须要同时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管理水平,所以在选拔和任用上一定要重视起来,通过培训和职位提升等等方式最大化发挥他们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四)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一个学生都是创造潜能的主体,尊重单招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现在工科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那么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现在的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气氛既死板又过于机械化,所以工科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转变观念,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科科学精神,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叶宗波.工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研究[J]
[2]韦莉莉.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道德人格教育[J].2012
[3] 任佳伟.高校德育管理的内涵及其职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
[4]普阳军.高校德育管理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5]韦建平.关于改革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