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问题导学中有效“问题链”设计策略

2014-04-29 14:07黄一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问题链电离导学

黄一文

【摘要】有效的问题链设计可以提高导学的效果,形成课堂中有效的思维碰撞,达到学习问题的最终解决。本文阐述问题链的设计要求,发挥其更高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问题导学问题链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80-01 问题链是教师在特定条件下,为实现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往往环环相扣、问问相连,步步深入,把疑问和目标像锁链一样紧紧连在一起。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导学教学的核心,将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层次鲜明的、符合学生探究心理的问题链开展教学,不仅活化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逐渐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成就感,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关注以下要求:

一、充分体现基础性、适度性的原则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者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的已知。”问题链设计的基础性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和认知体验展开问题线索;同时遵循问题的适度性,即要处理好问题的“障碍”和“基础性要求”的关系。通过设置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探索的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1】水的电离一直是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难点,而后续的盐类水解也必须在水的电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设计了下面6个小问题:

(1)0.1mol/L NaOH溶液中有哪些微粒?

(2)0.1mol/L NaOH溶液中c(OH-)是多少?来自于什么物质?

(3)0.1mol/L NaOH溶液中c(H+) 是多少?来自于什么物质?

(4)0.1mol/L 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c(OH-)是多少?为什么?

(5)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会有什么影响?

(6)在水中加入消耗H+或OH-的离子,水的电离平衡如何变化?以CH3COO-/NH4+为例说明。

问题(1)-(3)比较简单,学生能较快地进行解答;第(4)问,通过计算不仅巩固了pH 的计算和水的离子积概念,而且从电离平衡角度进一步理解水的电离过程;然后通过计算数据比较解决问题(5),从而得出结论;问题(6)针对层次较好的学生,同时也为后面盐类水解打下铺垫。

二、具有科学性和情景性的特点

问题链的设计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其中包括所涉及的科学事实、化学知识、化学思想和方法的真实性,在“问题链”设置过程中要把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化学思维渗透在其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进一步落实三维目标。由于简单化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因此必须在问题链的设计要在真实或接近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案例2】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意义”,结合课本内容并附上相应的补充化学史料,设计了如下问题:

(1)结合数学或物理学中的相关概念,举例说明周期性及其特点。

(2)从“三元素组”→“六元素组”→“八音律”→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中,科学家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仍然没有合理的解释?

(3)通过阅读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

(4)元素周期律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在哪些方面?任意举三例。

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自其他学科已有知识、化学史实等,使学生更加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学会利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科生活化,趣味性的渗透。

三、问题设计侧重整体性、有序性、递变性

问题链是一个个层层深入的问题的集合体,最终都是服务于某个教学内容的落实,因此问题要整体呈现,问题的编制(尤其是前置性学习部分)宜粗不宜细,问题要少而精,问题表述要简洁、明了,可接受性强,避免多而碎、填空式、习题化的现象,保证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流畅性,避免把学生和教师框死,造成教学过程的僵化。

【案例3】溴苯的制备是苯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实验的反应原理和制备过程都是难点,尤其是苯容易与液溴发生取代,与溴水不发生化学反应一直是学生的易错点,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苯的化学性质,设计如下问题:

(1)打开分液漏斗后,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2)双球U形管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证明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4)该装置还可以改进吗?画出简单示意图。

以上问题链的设计先通过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立即反应产物和反应特点,同时了解各装置的用途;接着是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的逆向迁移应用;最后是开放性问题。设计的问题链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四、兼顾教学过程多样性、开放性和分层性

问题链的呈现形式多样,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梳理主要是以纸质材料为主,课堂上的问题链大多可以用教师叙述、幻灯片、讨论等形式(如实验观察分析、概念辨析、类比迁移等),尽量避免书面纸质方式出现。同时问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而有所收获,并提供多方案得选择评价,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从中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案例4】苏教版《实验化学》火柴头中硫元素的检验:学生按照课本中的“方案1”和“方案2”实验,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

[教师提问]实验步骤还是较多的,大家有没有更简便的实验方案呢?

[学生甲]用滤纸吸收KMnO4,制成试纸,贴在烧杯内壁,然后把烧杯倒置,在下方点燃火柴,会更方便。

[教师追问]有创意的想法,你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甲]SO2通入KMnO4溶液,操作比较困难,用滤纸吸收 KMnO4就容易吸收上升的SO2气体。

[教师再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呢?

[学生乙]把KMnO4换成品红或碘酒。

[学生丙]火柴放在蒸发皿上点燃,再扣上贴有KMnO4滤纸的培养皿,可以方便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还提出了更多的创新实验方案,教师在甲学生的基础上逆向追问了全体学生,激活了大家的思维,生成了更多简便的SO2检验方法。

总之,只有把握问题链的设计要求,围绕教材内容创设有效问题链,以问题链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将问题链贯穿于课堂教学,通过问题启动新知,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雪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和教学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2010, (5):50-54

猜你喜欢
问题链电离导学
电离与离子反应高考探源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