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名
以往的高中课堂紧张枯燥,各学科知识点繁多。在应试教学观的影响下,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单向灌输,总是快节奏、神情紧张地开展教学活动,虽然能够在课堂中多让学生接触知识,但却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全部吸收,导致最后的教学效率并没有教师想象的那么好。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教育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构建与全面发展。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呢?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我们首先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只有深入了解新课改,有了思想上的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构建新课改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全面分析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这也是教育改革之后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之一。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权利,能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为此,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以及语文学科知识本身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能够结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出最佳教学方式。即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知识探索的环节中,通过同学之间或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
作为出色的高中教师,我们课下一定要认真仔细钻研教材,确定好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选择最适宜、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正确、灵活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就能真正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文素养。
二、将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强大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我们才能顺利地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进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着重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处于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处于身心放松、思维活跃状态,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接受,乐学,愿学,才能使教学取得成功。这需要教师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是树个人教学特色,吸引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果不喜欢教师,那么就很难喜欢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外在形象,对教学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心,以激情与爱心来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并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个性,使得教学更具特色化。这样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的高大形象,赢得学生的喜爱,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突出语文教学特色,带动学生。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只重工具性无疑会让教学陷入机械的知识灌输。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深入挖掘语文的内涵与本质,倾心为学生打造一个魅力四射的语文教学,以语文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这样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对语文学习产生认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
2.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主体参与。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放手,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就课文进行机械的条理分析,而是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阅读文本,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不能只是在时间上让学生参与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展互动探究活动,实现有效教学。成功的教学并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知识的多向交流与互动。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我以问题为主线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互动的探究。一是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本身的价值性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的成效。我们要精心设计,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从而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展开主动探究。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中心,教师则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师生双方积极参与,展开主动思考与互动探究,这样的探究教学才能成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才能是有效的。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