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霞
摘要: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一个独立领域,有专门的课时对指定的内容进行训练。但实际上,日常口语交际的课程资源是广泛而开放的。如能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与活动渗透口语教学训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能使训练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促进口语交际训练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课程资源 渗透 拓展 实践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但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课堂教学、日常生活与口语交际紧紧结合在一起,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通过系统练习,促进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的逐渐提升,以形成较强的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能力。本文就口语交际训练与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相结合、口语交际训练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展开论述,以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口语交际素材,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
一、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汇,使之更好地为口头语言服务。而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相互模仿、相互补充、不断实践,这种表达与交际的过程使学生对字形、字义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了识字效果。二者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请学生逐一回答自己的识字方法并予以点评。这使识字过程成了师与生之间的单一的听话、说话过程,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树立利用日常教学渗透口语教学训练观时,授课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的训练,坚持创设交际的情景指导识字、写字教学,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编歌谣、讲故事、猜一猜、演一演;我说你听,你读我说,让学生在找生字中合作,在认生字中交流,在写字评价中交际,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达到正确识字并有效交际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池》一文进行写字环节教学时,教师展示了其中一个学生书写的“立”字后,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师生互动)。评价者对照教师教授的书写要求对该字的字形、笔画分别进行了点评,书写者则当面表示了谢意,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一个学生指出其中一名学生写的“立”的第三笔不太正确时,这位书写者随即进行了解释说明,教师及时充分肯定了双方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再次强调了书写要求,同时对双方的口语交际意识、表达能力和表达习惯进行了评价。这个片断教学,就是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在执教《日记两则》中,关于“晴”字的识字教学环节,教师先请一个学生上台手持识字卡片,告诉大家自己最熟悉的识字方法,然后请台下学生提出自己的识字方法,帮助他收集不同的识字法。在这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双向的对话交流,既拓展了识字方法,又学习了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最后请台下的学生汇总大家的识字方法——此时渗透的是复述能力的训练——并将卡片背后带“晴”字的词语教读给台下学生,这时学生转变身份为“小老师”,请大家跟“小老师”一起读。学生在帮助、交流、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初步交际,一举两得。
二、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课时为70%左右,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既可以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利用检查课前预习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前检查预习时,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往往存在相互补充或纠正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进行双向交流,培养其倾听、应对等能力。口语交际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即时性和交互性。
2.利用授课过程的质疑、解疑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问题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提问、解答的过程便是口语交际的自然情境。研究表明,在人际互动交流中,人不仅会积极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能特别留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做必要的补充。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要求。《生命 生命》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对话,感悟香瓜子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落入砖缝中的香瓜子、扮演路人、扮演花草……展开了一段关于生命的对话。学生在情境中真诚地对话,感受了生命的可贵与顽强。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授课教师就严监生临死前举的两根手指头和三次摇头,创设情境,进行了多次对话,师生互动,无形中就成为交际的路径。
3.利用课后拓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常常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这个环节通常是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从口语交际训练的角度看,应属于独白式语言训练的范畴。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倾听的学生要认真,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使自己的感悟更加深刻,表达更加流畅。
阅读教学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合理使用,毕竟,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口语交际课,细水长流、日积月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不要过分突出口语交际训练的色彩,以免喧宾夺主。
三、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虽然口语交际教学与习作教学侧重点不同,但学龄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低年级是引导学生先说再写;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也是在口头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习作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口语交际的最佳时机。
1.习作前的指导要求教师充分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利用以往经验进行意义建构,形成习作思路。这个环节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和路径。例如童话作文《糖国选驸马》,教师启发谈话:“糖国有哪些糖?公主会是什么糖?谁会来竞选驸马?它们会怎样展示自己的本领?现场会发生什么的事?结果是怎样的?”有了感兴趣的话题,交际的场很快形成。学生思维活跃,说得热闹、听得认真,交流时既相互启发,又质疑补充;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又轻松找到最佳的写作题材与思路。
2.习作后的评价交流。习作后的评价交流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为了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可以多展示一些优秀片段,选取一些存在典型问题的片段进行评点、分析,教给方法、技能并进行修改。这个环节提供了口语交际所必需的话题、情境、对象和路径,作者与读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指导、解释、说明非常充分,口语交际中的许多要求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四、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教师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拓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1.结合“书香校园”活动,把“课前好书推荐”纳入口语交际资源开发的范围。虽然是短短三四分钟的推荐与交流,仍能清晰地看到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自信心大大增强。上台推荐的学生能注意自己的表达能否使自己推荐的书本能更受大家欢迎,台下的听众也能针对推荐者的语言表达、身体语言、推荐内容方面提出准确的意见,实践效果良好。
2.结合中队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中队活动的筹备阶段,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的多次讨论以及活动过程中台上台下学生的多重互动,都是自然形成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对学生习得的口语交际技能的有效运用和检验。在辅导员讲话时,如能相机对活动中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况做简单的点评,便能一举两得,既提高了队会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教师通过家校联系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还要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和训练意识,应充分利用日常教学及各种活动渗透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促进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的逐渐提升,以形成较强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杰.新课程背景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7-140.
[3]丁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4]杨慕婧.调好口语交际这根弦——访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G].小学语文教学,2010(1):10-14.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