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小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已成为制约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学生成绩更是参差不齐. 为此,教师应顺应新课程要求,对造成学困生学习水平低下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1. 学生方面原因
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明显表现出数学的思维障碍,不灵活,效率低,效果差.
(1)理解语句、题意的能力差. 数学学困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语句的理解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所说的话,这可能跟现在的老师与父母、长辈或者学前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孩子年纪尚小,语言思维模式还不成熟,这就出现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障碍,这种常常被忽视的沟通障碍往往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罪魁祸首.
(2)思考的表面性. 由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思维单一、想象力低下,其思维往往不能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
(3)过分依赖感性认识. 学生的思维活动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迁移能力低,没有形成完整、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不会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的应用能力低.
(4)思维定式. 轻信于解题的经验,轻信于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维定式,不能根据新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
(5)运算推理能力差. 解题步骤不清晰,不会合情推理,由条件不会发现与之相关的结论,导致解题过程错误.
(6)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没有把握数学对象间的相互关系,对数学对象理解不准确,只知记题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识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混淆.
2. 教师方面原因
(1)教师疏于感情投入,忽视学生感情需要,使学生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自我感觉数学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所以不愿学习数学,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惧怕.
(2)强大的数学压力让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学习无目的,不主动,只关心作业完成与否,而不关心学习效果如何.
(3)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上,一上数学课就从心理上抵触,讨厌数学,导致严重偏科.
二、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应对措施
1. 把握小学学困生心理发展规律,提升学习兴趣
只要适当引导,绝大多数学困生还是比较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的. 但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如果遇到挫折、失败或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 为此,应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① 快乐性原则. 应选择生动活泼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以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② 需求性原则. 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要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引起小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学习的渴望. 因此,应创设与小学生生活需求直接联系的多样化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并支持、鼓励、吸引他们多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以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及时作出改正.
2. 以知识经验为起点,提升数学知识认识
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同时,不同学困生所存在的知识断层不同,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也不相同.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找准知识的“增长点”. 如三年级计算周长这样的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比宽多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困生在解答该题时会显得非常吃力,其实究其原因就是一年级“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学得不扎实,当时他们或许知道这个多那个少,却无法正确说出这个比哪个多,或者这个比哪个少. 明白了这一点,在做此题前可引导学生先说出“哪个长,哪个短,短多少”,再让学生看着自己的课桌面感受长与宽的关系或试着画图,最后再回到计算周长的问题上. 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已有经验的有效结合,使他们解答该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3.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困生潜能
学困生转化的重点在课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自身需求等因素,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比如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目标的不同,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以技能训练、课堂提问的方式,设置相应的内容层次及内容梯度. 如在讲到加减运算相关内容时,可将例题分成三种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以下运算:(1)65 - 43 + 35 - 7;(2)65 - 43 + 35;(3)65 + 35 - 43,在此过程中,要求A,B层次的学生掌握第(1)(2)种题型,让C层次的学生掌握第(3)种题型,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对应的题型,促使他们建立起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产生打下基础.
4. 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的原因与家庭因素是分不开的. 为此,对于不同家庭而言,应根据自己家庭状况特点,与学校配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的引导,以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同时,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对儿童心理进行知识培训,并组织相应的亲子活动,使学困生切实感觉到来自家长的尊重与理解,能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起乐观开朗的情绪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对学困生数学成绩低下的原因进行认真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同时,教师应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切实提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水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