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伟
一、问题的引入
二、学习支架的递进构建与教学应用实录
支架性问题1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分别交x轴、y轴于点A(-2,0),B(0,-2).
(1)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2)若直线l与直线AB平行,增加一个怎样的条件就可以确定直线l的解析式?
(3)若直线AB 向下平移2个单位,求所得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问,能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积极探索,归纳总结两平行直线解析式的特征和决定一直线的条件,同时也为下面讲题埋下了伏笔.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通过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来求解析式,强化用特殊到一般,熟练掌握用方程的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
教师:很好,你已经知道所求函数解析式的特征,求一个字母b,只要再求出一个点就可以了,同时你会用相似求出相应线段,进而求出点的坐标.
支架性问题3 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2,0),B(0,-1),C(1,0).问题1: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BC为腰的四边形是梯形?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让分类更为完备,逐步加大平行线想象难度,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同时也强化了两平行线的函数特征.
教师:好,能用分类思想探究问题,方程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求出点D坐标.
支架性问题4 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2,0),B(0,-1),C(1,0).问题2: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ABE的面积等于0.5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逐步过渡到第26题的第(3)问,让学生回忆并用转化的思想.
设计意图 此题为第26题的收官之战,意在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但注意适时撤除支架,避免禁锢学生的思想.
教师:很好,这是一种化归的做法,根据转化思想求得了问题的完美解决.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对2012年中考数学宁波卷第26题的第(3)问解题思路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