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红光
【摘要】 关于新课改的问题人们已经谈及了很多,其主要关注点都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学生的学习策略方面. 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往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数学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新形势,现在的教学课堂更多的是需要师生的共同互动,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数学课堂起着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 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教师要将充分熟悉教材各个知识模块,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要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应该认真思考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课后练习等环节,以有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之全神贯注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学习中有较大的收获.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一章时,教师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该在新课导入时让每名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形的纸张,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每组派一个代表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由教师来补充学生不完善的观念,接着再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单纯讲理论性质所取得的效果好得多,而且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将帮助同学们实现相互沟通,强化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使之学习到其他学生的长处. 在合作实践中,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也能在这样的教学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激发出来,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教师要根据现实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主思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根据生活实例来构建数学模型,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足球是圆的而不是方形的”之类的问题. 通过生活案例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充满信心. 在学完这一章知识以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学生身边的问题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圆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灵活的知识学习来提升实践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感觉过于枯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数学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 数学教师在制定评价机制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考虑,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具体来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实施自评,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目标进度,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有助于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而学生间的互评则是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结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是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成长情况,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小组长用书面评价的方式公开每名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 学生间的互评可以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成员间通过真诚的合作交流来互勉互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需要教师重视的是,评价机制刚实施时,应该向学生详细说明具体的评价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师在实施自评时,不能把评价结果和奖惩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自评,评价结果也会比较客观,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积极参与评价. 关于学生的互评结果,教师应该理性地分析,而不是笼统地进行评价. 学生间的互评也有一定局限性,会因为和某名同学关系好而给出好的评价,和某名同学关系不好而给出不好的评价,评价结果会有意无意地夸大. 对于教师来说,则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尽量平衡学生的评价结果,严肃对待每名学生的评价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健康发展.
四、结 语
新课改思想改变了传统的初中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而大胆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素质教育时代,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其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成分也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也更加广泛了,这给教师的教学创新与突破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教师要改变既有的教学思维,加强和学生的学习互动,不断利用一切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谭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习题教学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36).
[3]滕礼平.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