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

2014-04-29 06:05:02王会香
学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模块教学现实意义

王会香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方面,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方面,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并不断探究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 现实意义 模块教学 分类教学 “五读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对初中学生而言,艰涩难懂。于是便常听人说:“聋学生连话都说不通顺,文章都写不连贯,文言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纯属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笔者则认为不然。因为文言文教学不论是在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方面,甚至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并不断探究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弥补自身听力障碍的缺陷,带领学生徜徉其中,净化心灵,震颤情感。本文就试从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简单阐释,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一、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听力障碍学生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能与正常学生一样进行听、说、读、写,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剥夺他们和正常学生一样接受各种知识学习的权利。听障人士在争取自身权利的道路上艰辛跋涉,曾提出“我们除了听什么都能做的口号”。如果在教育这个最能体现公平的领域都不能给他们以机会,社会的进步从何而言?

另外,文言文负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悠悠华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历史积淀。有文字记载的华夏文明不应因时代的变迁而退色,而应在我们和孩子们的手中更好地传承。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如可以学习古圣先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世哲学;“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精神;“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因此,在听力障碍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认清现实意义,消除畏难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言文的教学中来。

二、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我们知道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实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顺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记忆理解句子的大意。(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观点。(4)默写课文中规定背诵的句段篇以及古诗文篇目。(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我从事听力障碍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十二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主张模块教学和分类教学。所谓模块教学就是将每一册教材中的文言文放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建议,7—9年级的学生应该完成61篇文言文的阅读,每个学期要完成十篇的阅读。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的教材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据进行的编排,模块教学打乱了教材的单元编排,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一单元的主题。对此,我只能说“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以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为依据。听力障碍学生并不善于长期记忆,而且不善于举一反三,第一单元学习的文言文的阅读知识,通常情况下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忘得所剩无几了,一切还需要从头再来。但是,模块教学,第一可以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或对比的练习记忆;第二可以对重点实、虚词的不同意义进行归纳记忆;第三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及古代诗词翻译方法的掌握和练习,帮助学生提升课外文言文及古代诗词的阅读能力;第四便于学生整体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文言文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习惯。因此,在听力障碍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中,模块教学还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忽视模块教学的问题。弥补之道就是分类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宏观上要把文言文教学分为古文教学、古诗歌教学和历史事件记叙文教学。就古文和古诗歌而言,无论是乐府、古风还是歌行体,语言都更加凝练,往往以一个字为一个单元,字与字之间黏合的关系多种多样,选择最优的理解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来说极具难度。为了追求严苛的平仄对仗,字音、字义、词性都富于变化,因此“直译法”并不适用,需要通过反复的读和体会来弥补。而古文教学则可以经过训练,让听力障碍学生配合注释和工具书在重点字词理解后连词成句,再加以修正,进而达到简单直译的目标。

其次,以“读”为突破口,“读”懂文言文。“文言文阅读”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就是读。通过读,学生可以揣摩判断字音;可以温故知新,通过已知的字词提炼信息,粗知大意;可以掌握古人的行文习惯,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玩味语言,领悟词句间的感情涵义;可以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文言文的深远意境。而且,我们要鼓励听力障碍学生有声地读,勇敢地读,忘我地读。当然,读的时候也不是盲目地、随意地读,而是有的放矢的读。譬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带领学生理解题目,然后设置核心问题,要求学生一读字音,再读句读,三读语气,四读故事,五读情感。通过“五读法”,学生基本上能够在心里领悟教学内容的梗概。后面的教学就水到渠成,流畅自如了。

再次,我主张多媒体教学的深化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加大投入,我们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策略已被广泛的认可并应用,但是更多时候多媒体教学的巨大力量并没被充分的发掘。所谓深化应用也就是主张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全面、更有深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听力障碍学生没办法通过听的方式来直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在,视觉的弥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进行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总是会运用多媒体的音频软件让学生一边看教师的表情,一边看音频波纹或条块的变化来感受诗歌要么铿锵有力,要么委婉含蓄的美。有时候,我还鼓励学生通过敲击桌面方式配合诗歌的节奏。这些做法都很好地帮助学生融入诗歌之中,体会内涵的感情。而在进行古文教学的时候,情节丰富、直观感极强的Flash动画则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比如,在进行《塞翁失马》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Flash展示出两次“人皆吊之”和一次“人皆贺之”及“父子相保”。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转换道理。

诚如有人曾说:“每一篇经典的文章,都凝聚着作者对美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坚守。古人作文,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但仍然是以情贯之,笔下流淌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来的是知识分子的大抱负、大胸襟、大智慧。”因此,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聋教育领域的教师一定要立足教学对象,以最优的方法,带领听力障碍学生真正会读并读懂文言文。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模块教学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34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20:07:58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14:10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培智学校体育课中有效实施分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08:39:35
谈模块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10:22:52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