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燕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产生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科学探究、指导幼儿获得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有效提问就是打开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引路石和敲门砖。在我园科学活动观摩中我发现了一些教师的无效提问,主要表现为:无目的提问、过度提问、暗示性提问、判断性提问、无回应提问等,其主要原因为教师提问策略的欠缺。我又根据科学观摩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进行了概括,主要总结为以下策略:指向性策略、情境性策略、启发性策略、层次性策略和发散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33-01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产生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科学探究、指导幼儿获得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有效提问就是打开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引路石和敲门砖。在我园科学活动观摩中我发现了一些教师的无效提问,主要表现为:无目的提问、过度提问、暗示性提问、判断性提问、无回应提问等,其主要原因为教师提问策略的欠缺。我又根据科学观摩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提问进行了概括,主要总结为以下策略:
1.指向性策略——有目的提问,明确探索目标
提问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内在意图教师要清楚,否则提问是徒劳。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就要研究提问的目的,使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让幼儿知道为了这个问题该做什么?在《给纸娃娃洗澡》中,老师在操作前就明确提出了问题:“糖纸娃娃和宣纸娃娃都脏了,我们给他们洗个澡,先拿好边,沉到水里,搓一搓,洗一洗,看看有什么变化?”在这个提问中,老师明确了探索的目标,幼儿一听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观察什么?使自己的探索有明确指向性。
2.鼓励性策略——鼓励性提问,激发参与热情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有些回答会出人意料,有些则可能是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不应该随意将幼儿的思维成果进行否定或无视,教师应首先进行鼓励,以积极的回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记得以前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一位老师对孩子作业情况的询问是这样回应的,一个孩子回答没有做,老师则回应他说很诚实;一个孩子说做错了,老师则回应他说能自己动脑筋很不错;一个孩子说是让哥哥做的,老师则回应他你很会利用周围资源……虽然这是一段让人消遣的小文章,但是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思考,觉得这个老师很善于鼓励孩子,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回应孩子,虽然我不一定赞同老师的意见,但是这个老师鼓励性的问题和积极的回应极大地鼓励了孩子,能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说出自己的情况,我想在科学活动中,也正是需要老师对待问题的这种态度。在我看到的科学活动《油不见了》中,教师就是用鼓励性的提问让幼儿设想让油不见的方法。有的幼儿说:“可以多加些水,油可能就不见了。”教师就回应:“这个主意不错,油看上去肯定会少,不知道会不会不见。”有的幼儿说可以用力摇晃搅拌,教师则回应“这个想法很好,等会儿试试看。”有的幼儿说可以在里面放些洗衣粉洗洗,教师则回应:“你挺会动脑筋,能把生活中洗油污的方法用过来。”……在教师的鼓励与回应下,幼儿一共想出了十几种办法。正是这样的鼓励性提问与回应,促使了幼儿积极思考,极大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热情。
3.情境性策略——情境性提问,引发积极思考
情景性问题是教师引导幼儿借助以往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性的问题,让幼儿联系实际对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让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进行联想和想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中老师把细小的大头针掉在了地上,由于针太小,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找到大头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特别是衣服上纽扣掉了,妈妈或者奶奶钉纽扣的时候经常会有掉了针,找不到的情况,这就引发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家长会用磁铁来找细小的针。幼儿根据缝衣针和大头针都是铁的这一共性,推理出也可以用磁铁来寻找大头针的方法。
4.启发性策略——启发性提问,打开广阔思路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果把幼儿的思维比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教师富有启发性问题就像投入平静湖水里的一粒石子,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浪花,打开幼儿的广阔思路。这类问题答案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幼儿指出大致方向或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如在《小球站稳了》活动中,当幼儿发现小球在桌子上站不稳的现象后提出了问题:“如果我给你们一张纸,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小球稳稳地站住呢?”这一提问帮助幼儿打开了思路,也给幼儿指明了探索的方向,他们将纸有的折、有的团、有的撕、有的卷……想尽各种办法用纸将小球固定住。
5.层次性策略——渐进性提问,加深幼儿经验
幼儿在生活中的经验大多是无序的,零星的,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究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帮助幼儿新的概念的形成,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梳理。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小脚丫》中,教师首先用一个谜语来引出“小脚丫”,接着用“你的小脚丫上有些什么?”来引导幼儿认识脚的外形和各个部位,然后用“你的小脚丫有什么本领?”来引导幼儿了解脚的功用,最后用“小脚真能干,怎样来保护自己的小脚?”来激起幼儿对保护小脚的讨论。整个活动中的提问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从外形——功能——保护,将幼儿对“脚”的已有经验进行了逻辑性的归纳,帮助幼儿加深了经验并形成了新的认知。
总之,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打开幼儿科学探索之门的引路石和敲门砖,提问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教师有效提问技能的掌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希望我的一些见解能够给其他老师一些启示,让我们的有效提问来引发幼儿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