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栓 柴全喜
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较多,一旦发生,常常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因此要及时进行防治。现将枣果主要病害种类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枣褐斑病
1.1 症状
又称黑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发生在枣果膨大期枣果发白时,先在果肩部或胴部产生浅黄色的不规则形变色斑,边缘较清晰;后病斑逐渐扩大,病部略凹陷或出现褶皱,颜色变成红褐色至黑褐色,光泽消失,病果肉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味苦,无法食用。病果显症几天后开始落果,呈软腐状。
1.2 病原
为聚生小穴壳菌,属真菌界无性型真菌。
1.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僵果或枯死枝上越冬,翌年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枣果表皮侵入。从幼果期开始侵入,潜育期长,枣果近成熟时发病,且可重复侵染,再侵染的潜育期2~7天。雨日多或阴雨连绵,湿度大易发病,树势弱或产生伤口多,发病重。
1.4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枣园中的僵烂果,剪除枯枝,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2)采用枣树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及时浇水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3)早春发芽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菌源。(4)6月下旬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或30%醚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隔15天1次,共喷3~4次,8月中旬以后再喷2~3次。
2 枣焦叶病(炭疽病)
2.1 症状
枣焦叶病又称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枣吊及果实。叶片和枣吊染病,初生灰色病斑,病斑周围叶绿素遭到破坏,叶片呈黄绿色,15天后病斑中央坏死,叶缘浅黄色,由病斑连成焦叶,因此又称焦叶病,最后焦叶呈黑褐色,叶片坏死。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发病重的呈黑褐色悬挂在枝头。果实染病,先在果肩部或果腰处产生黄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中央产生圆形凹陷病斑,多个凹陷斑连片呈红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黄褐色小点。剖开病果果核变黑,味苦,不能食用。
2.2 病原
为盘长孢状炭疽菌,属真菌界无性型真菌。
2.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在枣吊、枣股、枣头、枣果中越冬,其中枣吊、枣果带菌率最高,翌春雨后越冬的分生孢子盘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每年5月病菌可能侵入上述部位,经1~2个月潜育期,进入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症状,8月雨日多病叶、病果扩展迅速,生产上降雨早、连阴天多、湿度大发病早且重。
2.4 防治方法
(1)选用阎良脆枣等抗炭疽病品种。进行深耕,结合修剪剪掉病枝、枯枝,可减少初侵染源。(2)4~5月份或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
2 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1 300倍液,隔l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3 枣蒂腐病
3.1 症状
又称焦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初生暗绿色、水渍状针头大小病斑;后逐渐扩展成圆形中型至大型病斑,初为深褐色,后中央变成赤褐色,边缘黑褐色,四周有黄色晕圈,病斑直径0.5~2.4厘米,病部果肉变褐色腐烂,无法食用。
3.2 病原
为一种镰孢,属真菌界无性型真菌。
3.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毛叶枣果实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孢子由风雨传播到幼果上,田间在果实上潜育期为10~15天。雨日多,毛叶枣园湿度大易发病。
3.4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枣、毛叶枣园内的病果,降低园内湿度,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6—7月发病初期喷洒70%硫磺·甲硫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锰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倍液,雨日多的年份防治2~3次。
4 枣烂果病
4.1 症状
枣烂果病包括轮纹烂果病、枣红粉病、枣软腐病、曲霉病、青霉病、木霉病等多种。轮纹烂果病主要发生在脆熟期,其余病种主要出现在采收期,加工贮存期造成枣果霉烂,损失相当大。(1)轮纹烂果病:果实染病,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褐色小斑,后迅速扩展成黄红色大斑,果肉变褐变软,散出酒味,发病重的全果腐烂,有的枣果上产生同心轮纹,因此叫轮纹病。该病造成严重落果,损失很大。(2)枣红粉病:果实染病后果肉软化变褐,枣果上长出粉红色霉层,即病原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聚集物。(3)枣软腐病、曲霉病:果实染病后果内变褐软化,散出霉酸味,并长出白色丝状物,随后生出针头状的黑色小球,即该病原菌的菌丝体、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枣曲霉病与软腐病症状类似,但病原菌不同。(4)枣青霉病:青霉菌侵入枣果后,引起病果变软果肉变褐,味苦,湿度高时果面长出灰绿色霉层,是病原真菌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边缘白色,是菌丝层。(5)枣木霉病:病果症状与青霉病类似,只是果面上长出深绿色霉状物,鉴定时需用显微镜镜检病原菌。
枣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烂果现象十分严重。果实染病,初生小褐点,后逐渐扩展成边缘不清晰的大病斑,病斑下果肉变褐略凹陷,腐烂。一般贮藏10天即显症,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浅灰色菌丝,病部中央产生浅黄色或带红色的孢子团或黑色小粒点。产生大量菌丝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红色孢子团的是炭疽菌,产生黑色小粒点是由茎点霉引起的,此外还有链格孢等,但主要是炭疽菌引起的烂果病,茎点霉引起的烂果病病程较慢。
4.2 病原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
4.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枣烂果病病菌较多,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借气流传播,只要出现各自要求的发病条件,就会发生各自相应的烂果病。
毛叶枣烂果病的病原炭疽菌、镰孢菌、茎点霉、链格孢均可在田间生长时就侵入枣果,尤其是果实有伤口的很易受侵染。病菌可在落叶或枝干表面及田间落果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果实;病原菌侵入后多成为潜伏状态,直到果实采收后,遇到贮藏条件下的温度、湿度或通风差条件下显症,且病害发展迅速。上述病原多广泛存在于大气中、土壤中或枣树上,当枣果有伤口时,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枣果在贮运过程中遇有温度偏高、湿度偏大或持续时间长,很易发病。
4.4 防治方法
(1)防治枣轮纹烂果病,从加强枣园管理入手,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从根本上提高抗病力。(2)在幼果期和枣果膨大期喷洒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3)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果,集中深埋,以减少再侵染的发生。(4)对枣果软腐病、曲霉病、红粉病、青霉病、木霉烂果病采取以下措施:①果实采收时防止受伤,减少伤口可大大减少上述病害发生。②贮运时置于干燥通风处或用低温贮藏。③枣果采收后及时晾晒散湿或火炕烘干,以减少烂果。(5)防治毛叶枣烂果病:①要从生长期喷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保护;②千方百计减少伤口,包括防治刺吸性、钻蛀性、锉吸性害虫造成伤口,及时喷洒杀虫剂防治;③采用药剂浸泡,采收后用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或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 000~1 500倍液浸果1分钟,捞出晾干后包装。也可用50%多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浸果1.5分钟,晾干后装箱运输。④进行低温(4℃)贮藏,并注意通风散湿,严格防止枣果表面结水。
5 枣铁皮病
5.1 症状
枣铁皮病又称黑腐病、轮纹病。俗称雾焯、铁焦、黑腰等,主要危害大枣枣果。8月中旬始见,多从果肩开始,现不规则凹陷斑,边缘清晰,病斑向果顶扩展,直至整个果实变为黄褐色,后果皮很快变为红褐色至暗红色,失去光泽,外观呈铁锈色,因此称为铁皮病。病果肉变为浅黄色至褐色,呈海绵状坏死、变苦,病果易脱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发病率5%~15%,个别年份高达30%。
5.2 病原
有3种:即链格孢、毁灭茎点霉和壳梭孢属的一种真菌。该病由3种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但3种真菌的分离频率常因地区、年份、品种而异。
5.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从开花后到果实成熟均可侵染,发病期为果实白熟期,一般经3~7天即可出现症状。果实着色期开始显现病症。采收后病情继续扩展。果实生长期、成熟期多雨、湿度大发病重。
5.4 防治方法
(l)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2)从7月中旬进入雨季或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己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l次,防治3~4次。(3)为防止采后扩展,果实用沸水烫煮1~2分钟后晾晒或炕烘制干。
6 枣缩果病
6.1 症状
又称束腰病、雾抄、雾掠、烧茄子病等。是我国枣产区果实重要病害。果实染病后逐渐萎缩,未熟脱落。病果味苦无食用价值。受害果进入白熟末期,梗洼着色变红时开始显症。发病初期果皮出现浅黄色晕环病斑,环内略凹陷。后病斑转呈水渍状,边缘不清,稀疏分布针刺状圆形褐点,果肉变成土黄色,质地松软,果皮暗红色,失去光泽,果柄变为黄色。病果失水皱缩,果肉呈浅褐色海绵状,味苦,易落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均有发生。
6.2 病原
过去认为是噬枣欧文氏菌细菌。现在认为是真菌和枣生长后期发病条件持续时间长引起的。
6.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华北多在枣果变白至着色期发病,8月上旬至9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雨日多、降雨量大,提前发病,发病高峰期提早,此期一旦遇有阴雨连绵或夜间下雨白天转晴的天气,此病很易暴发流行,损失严重。
6.4 防治方法
(1)秋末冬初彻底清除枣园的病烂果,集中烧毁。大龄枣树应在枣树发芽前刮除并烧毁老树皮。(2)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最好按配方施肥,合理间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园内湿度。(3)及时防治枣树害虫,特别注意防治桃小食心虫、介壳虫、蝽象及刺吸式口器害虫,前期防食芽象甲、叶蝉、枣尺蠖为主,后期进入8—9月结合杀虫,施用氯氰菊酯与烯唑醇混合喷雾,对防治枣缩果病效果很好。生产上结合当地降雨情况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用药,间隔l0天左右再防2~3次。(4)枣果采收前10~15天是防治缩果病的关键期,生产上有效杀菌剂有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50%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提倡选用阎良脆枣等抗缩果病品种。
7 枣裂果症
7.1 症状
枣果近成熟时雨日多,果面出现一长缝呈纵裂或横裂。出现裂果的枣果易腐烂或变酸,影响食用,有的易引发炭疽病。
7.2 病因
生理性病害。夏秋高温多雨,枣果近成熟时果皮变薄易出现纵裂或横裂;果实中缺钙、缺钾也易产生裂果;品种间差异明显,果皮薄的脆枣及发生日灼的果实易出现裂果;成熟期雨日多,降雨量大易出现裂果,枣园土壤黏重或排水不良裂果严重。
7.3 防治方法
(1)选用阎良脆枣等抗裂果的品种。增施有机肥,科学浇水有利于防止裂果。(2)从7月下旬开始喷洒0.03%的氯化钙水溶液,以后隔10~20天再喷1次或直到采收。(3)选育抗裂果的品种。也可喷洒50毫克/升赤霉素,隔10天1次,防治3次。(4)提倡喷洒3.4%赤·吲乙·芸(碧护)可湿性粉剂7 500倍液,不仅可防止裂果,还可防止冻害,果实含糖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