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体育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4-04-29 21:08邱朝霞
大观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研究

邱朝霞

摘要: 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进一步发展、创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模式要立足体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体育的需求。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等内容,在办学主体、培养目标、角色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建设、产学结合形式等方面都要科学规划,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思路,构建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 中等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确立中职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的对象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即未来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后备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适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以文化、体育教育结合职业教育为基础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立足体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体育的需求,树立为全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出既能担任教学与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又能够胜任其它行业、领域的社会体育工作者。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实基础、强能力、有个性、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以“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运动技能、职业能力”均衡发展的人才为培养目标,遵循运动训练规律、文化教育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的新型育人模式。并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用科学的体育训练手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准确把握体育专业人才的角色定位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体育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要顺应时代潮流,首先,继续坚持体育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发展,体育各专业培养目标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培养目标调整的过程中要以立足体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体育的需求为原则,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其次,科学计划、合理分配各体育专业人才比例。第三,逐步拓宽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标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人才培养的先导。“竞技训练是立校之本”的发展思路,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办学理念和新时期科学发展的策略及体育发展的需求,突出学校地位,挖掘学校潜力,发挥学校作用;理清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体育与教育、教学与训练三大关系,正确把握竞技体育和服务大众体育需求,巩固和强化体育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作用,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为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体育服务管理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具有体育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训练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四、打造体育特色课程,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体育运动学校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基础文化课程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力度,既要与社会接轨,拓宽就业渠道,又要培养学生继续教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课程体系设计的总思路是对原有的内容体系整合,进行删减或添加。由四大基本板块构成,即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具体内容上结合社会、教育和体育发展的需要,根据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认知基础,调整相关的内容,加强和充实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校本课程的内容。首先,保持课程改革意识,养成及时传授学术前沿知识的行为意识。其次,挖掘传统术科课程,传统类项目课程经过历史的积淀,值得挖掘和开发它的潜在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富时代精神的传统课程。第三,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提高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

五、加强师资培训,改善办学硬件设施

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离不开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学校在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聘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为教练员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按照培养、发展、提高三种类型有针对性地做好教练员的培养工作;要加强教练员队伍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鼓励教练员参加体育科学研究,把他们培养成“学者型“的教练员。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政策吸引优秀的文化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结构,抓好教研、教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参与热情,各组开展说课、评课,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六、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

(一)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强调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增设实践性、操作性课程等有利于对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高校的智力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教学创新、社会体育工作指导,通过多种手段,建立起新的能力培养构架体系,重点突破对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运用、优化、整合新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实践能力,增加实习课程,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改变一次性的毕业实习、见习和以课堂实习、见习为重要内容的单一实践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见习、实践,多项裁判实践,社会体育工作实践,社会调查实践为一体的教学社会实践体系。实施课内课外全程教育实习,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间,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三)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集课堂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强化基础教育,重点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强调人才的知识性;然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对口训练,强调人才的社会性;进行实习演练,强调人才的应用性。伴随基础教育的阶段性完成、伴随强化训练阶段,对学生及时进行专业分流,通过体育专选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既使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结构得到一次强化和更新,又努力促进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一个良好的结合。经过实习阶段的再次分流,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将得到持续强化。

【参考文献】

[1]刘艳霞.中职体育目标定位研究[J].天津体院学报特刊,2009(09)

[2]邱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13(11)

[3]胡振浩,何健.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