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014-04-29 22:52李丽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李丽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人们也加大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力度,音乐素养从而成为了评估综合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大学音乐教师要大胆进行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其更为讲究情感的投入与艺术的交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责任不在自身的教,而在教会学生去学,重点应放在唤醒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教育理论的研究总是与教育实践相距甚远。我们可以在高校大学生的身上明显地看到传统教育理论与方式的烙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的主干课程,其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下的一名从事大学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和心理特征,积极运用教学艺术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手段,彻底地扭转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本文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做出探究。

一、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现状

(一)音乐教育定义含糊,课程设置边缘化

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和含义十分模糊,导致其在课程设置上处在边缘化位置。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大学音乐教育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明确和提升。但是在不少大学中,音乐教育课程相对于体育教育、思政教育等课程的设置来说,还是欠缺了在制度上的明文规定,这就使得了大学音乐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缺少明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在这种定位模糊的情况下,大学的音乐教师并未能对教学方案进行分类,只能统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得音乐教学模式与其他的非艺术专业学科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突出不了艺术专业教学特有的属性。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音乐基础差的同学表现吃不消,学习兴趣下降;音乐基础好的学生觉得知识点过于简单,不屑进一步学习。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出力不从心,难以照顾每一个学生。长期下去,就造成大学生目前音乐素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二)音乐考核过于追求结果,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极少数老师会注重学生兴趣的发展,大部分老师一味地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比赛,以获取与音乐相关的证书。教师在鼓励学生参加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老师忽视学生的能力问题,盲目地鼓励学生参加与音乐相关的比赛项目,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不但会扼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会抹杀学生的音乐热情,不利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加强音乐素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观念和理念、学科课程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尤其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纵观我国的教育历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音乐课程一直都被列为辅助课程教学,导致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音乐素养不高,缺乏音乐审美能力。特别是近年来,西方文化不断对我国文化产生冲击,具有西方色彩的摇滚乐所带来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严重制约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缺乏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审美能力不高,面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他们不懂得如何合理接受,一味地疯狂追随和模仿,无法从根本意义上去理解音乐、懂音乐和表现音乐。音乐教育对人内在情感的培养和深层素养的滋养和开发,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进程上,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已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促进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有着必不可缺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体系中,必须要重视教育理念的转变,只有通过转变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才能在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觀。那么作为高校领导,为了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应该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呢?首先,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对学校传统的观念理念进行革新,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落实音乐素质教育,加强音乐教育的关注力度,从学校的教育体制保证音乐教育的投入。其次,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走出音乐辅助教学的误区,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明确高校音乐教育的地位。最后,学校还应完善教育管理体系,针对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专门负责音乐素质教育指导与管理等方面工作。音乐教育管理机构要明确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公正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升音乐素质教育的地位,保证音乐等艺术教育活动得到持续的关注、投入和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应明确大学音乐教育的目的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音乐教育课程,但是能真正落实音乐教育、发挥音乐教育职能的高校却寥寥无几,归根究底是因为大多数高校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明确大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意义,通过音乐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以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高技术音乐人才,更不是向学生传授高深的音乐知识和作曲技巧,不必过于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内在魅力,通过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律动美,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在开展音乐的教育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端正他们的审美态度,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应以情感教学为先导

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艺术教育首先内涵着扣人心弦的说话艺术,没有话语,就不能接近音乐这个了解感情最细腻的境界。”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审美过程,往往起源于情感的触发,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情感也就不会有所谓的音乐艺术创作。音乐教育应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放在首要地位。音乐教育把陶冶情感作为其核心,艺术又作为情感的集中体现,可见,音乐与情感教育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以情感教学为先导,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感知音乐能力和提高音乐素养。

(四)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当学生处于一个轻松和谐的音乐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释放。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教师对音乐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老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成为学生爱上音乐课的催化剂。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言传身教,以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带领学生感受音乐,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

2.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种教育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略音乐的情感,转而形成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多媒体视频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音乐演奏的抽象、内涵的特点,结合网络多媒体图片、声音、视频等直观地向学生讲解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情感,给学生带来音乐演奏听觉美和意涵美的双重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风格相近的音乐曲目,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鉴赏,在鉴赏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美、树立美、鉴赏美、追求美,并在自主研究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此外,教师可根据音乐本身所具备的多义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通过多种不同风格曲目的比较,帮助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旋律、节奏等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是为了引导学生把音乐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音乐的渗透,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学会用音乐人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和渗透情感中浸染音乐审美的色彩,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应在课堂灵活实现与实际的整合

21世纪是个多变的时代,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及走向都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新教育理念下倡导课程向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回归,加强课程学习者自身长远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课程与实际的整合与融合。音乐遍布文化领域、教育领域与艺术领域,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象。一段优美的音乐旋律,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能在无形中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利用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能帮助学生塑造灵魂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好音乐与实际之间的整合,做好衔接工作,以促进素质能力的提升。首先在选取资源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要贴近生活实际,避免教学内容出现形式、虚假、浮夸现象。其次,用“榜样法”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例如:音乐之父J.S.巴赫、交响曲之父、四重奏之父、音乐诗人舒曼顿等,用这些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道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情感催化,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与实际生活存在的人与事的整合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

4.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应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但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仅仅拥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群体。热爱学生是一种大爱的表现,是音乐老师追求艺术美的另一种体现。如果音乐教师仅仅把教育事业看成谋求生活的一种方式,那么他对学生的付出也是有限的,有功利性的。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大学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我们不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大音乐家,但是我们有必要尽自己所能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课程随时会进行改革,老师的“师德”是永恒不可变更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的,音乐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责,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身的品德去感染和启发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一個音乐教师思想素质与知识水平不高,出现讽刺、挖苦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宴请,不注重自身的形象,生活作风不正等等,那么他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呢。因此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音乐教师应该通过德育教育和自身行为把“德”渗透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在他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获得人文素养的熏陶,让学生把“德”用于自身,共同成为一个德育之人。如果音乐教师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以及充满睿智和人格魅力的德者,那么他定能使学生信之服之。正如教育家加尔宁所说:“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明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身正才能立范”,所以“师德”是古往今来教师为师之本。

四、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大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关注力度。新世纪充满机遇与挑战,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崭新的思路。要使音乐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生心中并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就必须要以学生为实践主体,进行教学改革,用音乐美去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美化学生行为,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阳.非艺术专业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初探[J].成宁学院学报,2011,(1).

[2]夏毅.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3]冯代玉,周萍.音乐教学内容应有时代气息[N].中国教育报,2001-10-27.

[4]王爱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

[5]刘颖.音乐教学,兴趣是关键[N].毕节日报,2010-06-22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