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婕
【摘要】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流行歌曲在高中学生中的传唱更为便捷。以往教师一味地阻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这多元化的时代里,流行音乐不可避免地成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文章以流行歌曲进课堂为中心,阐述了它对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以及实施对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關键词】流行歌曲;高中音乐;教学实践;音乐素养
随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流行歌曲进课堂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热点话题。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和开发的社会,各种音乐元素相互激荡、交相辉映已经成为当今音乐事业发展的助推力量。因此,适当引入流行歌曲,可以增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生成长历程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代。他们拥有活跃的思维、不竭的动力和探索猎奇的心理。而流行歌曲具有多元的音乐符号、跳跃的音乐节拍、强烈的音乐旋律,与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着某种契合点。因此,他们对于社会上流行的音乐歌曲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感知力。
流行歌曲具有肥沃的生长土壤,其歌词精炼、结构活泼、感情饱满、内容通俗,容易被人接受,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传唱基础。这些特点决定了流程歌曲的大众特性,在校学生是它们的主要传唱对象。与儿童歌曲相比,它具有丰富的情感体现;与校园歌曲相比,它具有多样的音乐元素。因此,流行歌曲简单易学、或快或慢、热情似火、悠扬婉转的多元特点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其蕴含的歌曲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清苦学业生涯中的重要慰藉,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因此,将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音乐引入到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中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还能够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甄选流行歌曲进课堂的重要原则
当然在引入流行歌曲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时候,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胡子眉毛一起抓。高中音乐课堂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一定要挑选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道德情操。那么,在选择流行歌曲进入高中音乐课堂时,要注重哪些原则呢?
(一)注重对流行歌曲的甄选原则
鉴于流行歌曲的大众性,其内容必然五花八门、纷繁复杂,既有消极哀愁的一面,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既有言情暴力的元素,也有温隋健康的元素。这些歌曲中,有的适合在课堂上学习和赏析,有的不适合在课堂上播放,还有的应当将其摒弃在学生学习生活之外。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诱惑和引导,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对于一些负面的歌曲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教师一定要注重甄选积极、健康、向上的歌曲,引导学生传唱具有正能量的歌曲。
(二)注重流行歌曲的适量原则
高中音乐课本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课程和知识设置,这些音乐歌曲和知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所在,具有一定科学性。流行歌曲作为其重要补充,对于音乐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流行歌曲在课堂中的学习要把握一个度,做到适可而止。如果音乐教师将流行歌曲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点,必然会放松对既有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大纲和教学任务势必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适量原则,科学教学。
(三)注重流行歌曲的适当原则
在流行歌曲进课堂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教育契机的把握,要充分利用流行音乐中对音乐教育有益的因素,促使流行音乐为教育教学目标的生成和实现所用,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和音乐技能的获得所用。这需要教师对中学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学生的心理实际和当前的音乐流行趋势有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够将这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形成以中学音乐课程为主、流行音乐为辅,促进中学生身心发育的良好局面。
三、引入流程歌曲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实施路径
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甄选、适量和适当原则以外,还有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展采风活动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倾听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看法,组织学生进行音乐采风活动。通过采风活动,教师可以搜集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看法和理解,了解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在此基础上,选出学生们最为喜欢的流行歌曲,在课堂上进行赏析和教授,增加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高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者从众心理,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较少。同时,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也制约了学生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作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了解蕴含在音乐韵律背后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周杰伦的《蜗牛》时,就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蜗牛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及疏导[J].社会心理科学,2006,7(11).
[2]延玫.怎样上好音乐课——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J].职业教育,200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