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诗苑
摘 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历史课程 学生主体性 高效课堂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略显绝对,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每个学生都有巨大潜能。学习潜能是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尚未被挖掘出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不同程度地有待开发,老师要能充分开发学习潜能,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合格老师应当追求的目标。
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老师有不同构想。我在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中有过这样一些想法和尝试。
1.亲切的历史
激发学生兴趣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在这一方面,历史学科有其优势,因为它有故事、有情节,但历史学科也有麻烦,因为它的内容遥远而陌生。所以,教师应想办法把遥远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我常常试图不用概念解释概念,而用熟悉的词语解读陌生的事件,用当代的事情类比久远的故事,这样,生涩难懂的概念会变得容易消化,不易忘记。
在这方面有过一些成功的小实践。如有一次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在分析背景的时候,我试图让学生理解,这时候共产党急需国民党的合作,国民党急需共产党的帮助。共产党需要国民党,学生容易理解,因为共产党当时缺钱缺枪缺军队,可是国民党为什么需要一个一穷二白的共产党呢?我解释说因为共产党有科学理论,学生哂之;我说中山先生屡战屡败,需要有人给他指一条正确的道路,有些学生刚刚开始明白;说到这里我突然心里一动,说,孙中山需要一个“idea”。学生都笑了,说这个词“高端大气上档次”。由此,他们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印象开始深刻起来——屡战屡败的国民党需要“idea”,“idea”就是“科学理论”的意思。
每有一次这样的小实践我都很高兴,所以我一直坚持看一些新闻、贴吧和论坛,让自己接受的信息跟上时代,跟上学生的步伐,保证自己有能力把历史领到学生身边,让历史亲切起来。
2.透彻的分析
刚刚工作时,校长的一次评课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曾经说过,解释问题要到底,她做到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只觉得有道理,没想到从那以后,每次备课遇到需要分析解释的问题时,常常会想起校长的这句话。于是我常常努力,让自己把问题解释到底,让自己从学生角度想这个问题,想想我自己上高中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有怎样的疑惑,再把自己变回老师解答这个问题。
如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我在中学时曾疑问过——军队怎么可以突然创建起来?士兵是哪来的?当时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解释,课后自己查阅才得到答案;再如初一时候学习文艺复兴,老师反复说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其实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我并不完全明白“资产阶级”是什么意思,只是曾经在一些“阶级斗争”的故事里听到过这个词,所以在我的印象里,“资产阶级”是坏人,可是老师提起“资产阶级文化兴起”的时候却好像充满赞美,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在我成为老师后,遇到这些概念,就会尽量到位地解释给学生听,此外遇到其他难以理解的概念和事件时,我都尽量解释到实在无法再解释才罢休,尽量让学生理解透彻,然后才可能印象深刻。
3.阳光的老师
感情和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站在讲台上被几十双眼睛关注的老师更是如此。我相信老师的情绪和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我每次进入班级之前,都要检查一下仪表,并且深吸一口气,挺胸抬头,把自己调整到最“high”的状态,无论自己当时有多么匆忙或者疲惫。最初,我只是想把课堂气氛调动到我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并没有想过学生会感知到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在班级后面的留言板上看到学生对我的评价是“充满活力”,我欣慰地笑了——你持续地努力,总有人感到,总有所收获。
4.美丽的课堂
我喜欢对课堂的细节吹毛求疵,力求板书工整清晰,力求PPT漂亮和谐,为此,我课前常常会花些时间找好看的人物插图、有“爆点”的材料或者视频,这样,学生才会有热情,才会深入探究。有时也怀疑过,把细节弄得这样细致是否太浪费时间,但是再一想,这些时间是值得的。视听感觉会左右人对事物的接受热情,成年人尚且喜欢看美女、看美景,何况天真感性的学生?所以,我尽可能把一切做得好看,做得吸引人,我坚信这样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影响,我愿意这样努力。
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行为方式的优化,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应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它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生活习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高效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