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兆海 刘苡辛
有些年轻教师,胸怀美好的职业憧憬,勤敏虚心、满腔激情,参加工作不久,便也想写东西、发表文章,这是好的。但是,虽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学科与专业理论知识,经历了最初的见习,却大都因为多有不足,缺少必需的经验性的情境知识,更缺少厚实的文化底蕴而觉力不从心,因而一时也觉得困惑茫然。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不少中老年教师,从教多年,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有的还早已形成了个性化风格,有一整套经验。然而,写出的文章,离发表总还有一定距离,他们有时也显得急躁焦虑。其实,这还是文化底蕴的问题。底蕴不足,至少文字功底欠缺,势必就难以精当顺畅地表达。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在求索、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升。只要从当下做起,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是我们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关注文化底蕴的积累。十年务积蓄,十年成章句,似乎在夸张,其实,强调积累与写的长期性,需要恒久乃至终身坚持,这是毫无疑问的。
一、学习,十年务积蓄
(1)语言、思想的积累。沧海浮舟,在于水积之深;腾云致雨,在于气积之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笔有千钧;意随笔到,就可以挥洒自如。阅读、背诵,就是打造语言功力、丰富思想的重要手段,而其内容的首选,还是经典的古诗文。古诗、词、文赋等传世名篇,其语言的凝练,思想的深邃,艺术的高超,历沧桑而光彩四射:或抑扬顿挫,悦耳铿锵;或华章焕彩,妙语如珠;或汪洋恣肆,淋漓酣畅;或婉约清丽,或慷慨悲凉……正如奇葩竞放。若每日含英咀华,就可渐渐触类旁通、思如泉涌,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而广泛的阅读,更可以开阔视野。四大名著、《古文观止》《东周列国志》《三国志》《史记》《资治通鉴》等历代传世名篇名著,以及优秀的读物就是需要潜心揣摩或有所涉獵的;而教育理论著作与文章,也是我们必须不断研读积累的。积蓄思想语言,汲取教育理念,就可以不断丰富内涵。书,才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家园;读书,就是我们积淀文化底蕴的必由之途。
(2)情境知识的积蓄。情境知识指在感觉和表象中直接呈现的东西。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会受到特定情境的影响,如果能在教育教学中联系生活情境,学生体悟会更深刻而就更具效能。因此,我们就应不断积累情境知识类的实践智慧。要熟悉教育教学情境,熟悉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场景。唯其如此,教育教学才有可能成竹在胸,教育科研自然有源泉活水。
十年厚积,自然同时也要读写结合。
二、总结,十年成章句
有了深厚的功底,就能厚积薄发。我(本文第一作者)能够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发表一百余篇文章,就得益于多年的积聚。我们不但要努力积累,更要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尤其是在有了较厚实的积累之后,更可以有爆发或飞跃。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许不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则一定会成为名师的。十年磨一剑,运神思,就可以使章句驱驰。
(1.吉林省蛟河市漂河九年制学校,
2.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