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幼师学校计算机课程为例,对“体验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解决了如何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上好幼师学校计算机课。
关键词:幼师学校 计算机教学 体验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体验学习”教学模式采用“三主”方式进行,即以学生兴趣体验学习为“主体”,教师示范操作点拨为“主导”,网上互动合作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反思和再学习、再反思,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知识、技能的目标。本文就“体验学习‘三主”教学模式在五年制幼师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几点看法。
1 挖掘学生兴趣,巧妙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上好每堂课,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每堂课内容的精彩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了Photoshop图像处理基本抠图工具的使用之后,接下来要学习如何使用Photoshop通道来抠图。笔者是这样设计引入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上几次课学生自己满意的抠图效果图,并对相关性知识进行回顾。其次,向学生展示一幅自己做好的效果图与原图,通过效果图与原图的对比,不时向学生示范操作并设问,得出“一些复杂的图不能通过基本抠图工具抠选”的结论,这样就承前启后、温故知新,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再次,让学生挑选一些各自喜欢的明星照片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教师针对新知识进行示范操作。
2 精讲多练
基于计算机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一贯注重“精讲多练”。例如,讲授Flash的动作补问和形状补间时,教师要讲清楚动作补间的要点是要求运动对象是元件或者组合对象以及这两种对象做动作补间时的不同点,而形状补问要求对象是彻底分离的图形,元件或组合对象必须打散。学生只要掌握这两种补问的要点,万变不离其宗,就可以设计出各种复杂综合的动画效果。
3 分层教学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议为90学时,理论讲授与实验各占一半。由于学时数有限,按所有课程内容展开教学有一定难度,采取精讲多练、精选课程内容的方式有一定成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级考试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组织课程教学时,一般是以要考的内容作为重点,不考的则根据条件选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行多元化分层,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专业类别适度有所不同。课程内容可划分成核心、选学、自学三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包括通识性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选學部分是对核心部分的必要补充,包括高级办公软件、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应用等,由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需要合理安排;自学部分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选读。有着重要导向作用的等级考试可推行核心模块+若干选考模块的方式,多元化的课程更能符合实际。
4 理论实例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如果专门讲理论,学生既不愿意听,也听不懂,教师就将理论融入一个个实例中,边讲边练,讲中有练,练中有讲,结合实例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地、具体地向学生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讲数据库中表的关系时就专门准备了几张表,让学生看一看并分析这几张表之问的一对一、一对多的关系,还可以同时理解参照完整性、级联更新、级联删除的含义。在讲图形和图像时,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用Photoshop处理的图像和用Flash画的矢量图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对图形和图像的概念就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然后再深入展开。
综上所述,在五年制幼师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教师的示范操作、点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参与课堂、课外(网上互动学习小组)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充分体现,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5 自主学习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教是为了促进学生学。教师不应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应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特征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讲解和启发,而且还要进行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
采用在教师的主导下学习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得到的是一种能反映、表现知识技能整合特征和加速知识内化的学习。基于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完整的、情境化和仿真的学习活动,通过发展清晰的表达、推理、自我监控和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性问题求解等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培育积极的社会依存关系。
(江苏省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参考文献:
[1]黄振菊.立足环境面向应用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2]孙静.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3]刘英魁,兰富军.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