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当前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需求,列举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针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从定位到目标再到策略的工学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并且给出了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确保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市场需求;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44-02
会计行业的作用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对会计专业教育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急切需要高职院校会计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将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作为热点研究的对象,其中国际著名的会计师联合会提倡结合现实工作中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会计的课程安排与实际的工作需求关联起来,以此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本文后面将介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目前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在经济发展情形下如何提出更为适合市场形式的全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一、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1.会计人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紧张形式
根据当前全国的形式来看,财会人员仍然聚集在生产部门,而且职工数量在消减,会计特有的形式在发生改变。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里,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将缩减5万人左右,而集体单位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人数将会是前面缩减的4倍左右,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尽管在国有企业单位出现饱和状态,但在地方企业、个体民营企业中需求量会相对增加很多。综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粗略计算出财会人员每年将以大约30万的数量增加,预计全国会计人员总量将超过1500万,由此得出会计人才培养事业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操作能力,還要能够对专业知识应用创新。会计职业就业标准也在不停变化,要求职业教育中会计课程安排应当符合会计职业市场的需求、会计职业的新理论、新方法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的不断完善得到推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多所。另外,初步统计,我国从事会计方面人员远超过100万人,在专业会计事务所从事工作的不足5万,大约占注册会计师的三分之一,因此相关专家表示“中国不缺会计,而是紧缺会计人才。”
2.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存有结构性矛盾
站在整体的市场需求来看,很多企业单位更希望招聘中高级的主管或者财务经理等高级财务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管理账务人员,因此在大型单位和外资企业中,相关的证书、经验和较高的英语要求不断在招聘中被提出。上面的现象也就充分证明了国内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存有普通会计人员过剩、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尽管有大量的会计人才从高职院校毕业,但实际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如果长期发展下去,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目前的培养模式下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目前的形式要求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教育模式应当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将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作为目前的工作重点。
二、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通过特定的现代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指导,根据一定的人才规划和培养目的,再结合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安排和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综合。简而言之即是要将培养目的和培养方式有机统一起来。下面简单阐述传统的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上普遍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的情况,往往定位目标过低、定位模式过窄、缺少对未来市场的远见。本文认为存在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1)培养目标针对的对象不当,很多高校将目标放在大型企业却忽略了中小型企业的情形,目前中小企业应该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就业面向的对象。
(2)专业设计不合理,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安排没能体现会计专业特有的能力,没能体现会计专业的教学特色,只注重形式而没有考虑专业实际应用性。
(3)教学重点定位不准确,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现场实践的部分,对理论课程的安排要求过高,没有重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现场操作的能力,过分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教学意义。
2.教学内容抽象,课程安排缺少创新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构成了高职教育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两大主体。有学者研究发现,很多高职学校还受到传统的知识体系的约束,只是简单地将本科或者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版执行。会计专业的课程在安排时受到教材的制约,通常情况下主要讲授专业理论和规则,忽略案例分析,实际的操作成为了课程的辅助部分,有时为了方便,简单地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分割,先专著理论教学然后集中到实践讲解。另外,现有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适应会计专业新的业务带来的制度、准则的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现在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和市场的工作岗位脱节严重。
3.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缺乏创新
传统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还是局限在教师为教学核心,教材为教学根据的模式,在学生没能认识到课程的整体化的情况下,依然按章分解授课,按部就班传授教材的知识。很明显上述的方法不但不利于会计知识的讲授和理解,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能够讲授的信息量少,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教学过程抽象、感官刺激不强而丧失。另外,机械式教学模式在现在的会计教学方式下,只看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忽略了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判断等多方面能力,学生仅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甄别、创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创新的培养模式要定位明确
专业定位要合理突出,高职院校应该将会计专业定位在本地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其次注重知识内容体系的更新,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高技术的一线会计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要兼顾专业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与沟通的管理能力。培养目标要突出,不能等同于本科院校或者中专院校,将教学目标指向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类会计岗位,强调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理论知识,重点突出职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本文认为合格的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满足如下要求:具备相应的政治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兼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包括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学科在内的相关知识;清楚当前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流程,具有现代理财与核算的观念;掌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预测与分析、财务管理的知识与能力。
2.创新培养模式的目标要标准
创新的培养模式必须将培养目标设定在职业技术岗位能力,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统一起来,结合实际需求深入改革教学体系。首先,知识标准要求会计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财会业务各方面的专门技术知识。其次,能力标准要考虑来自市场、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强调能力为本的观念,将培养核心放在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探究学生学习方法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三大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创新,强调会计专业所要求的的实际操作技能。最后,高标准深入培养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3.创新培养模式要有合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满足地方经济需求的职业岗位,培养素质高、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探究创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对专业理论教学提出创新,强调会计工作特色,实行工学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结合民营中小企业市场的需求,创新和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单位的工作模式为教学改革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摆脱传统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构建核心课程体系。课程教学采用一、三、五学期为课程理论教学和二、四学期为课外实践教学以及第六学期为定岗实习教学的模式,建立学习和训练循环、学校与企业互动、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不仅要考虑校内独立的模拟仿真实训,还要结合校外的企业项目以及顶岗实训等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要借助企业上的会计项目深入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安排学生参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专业群项目课题的调查;要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期鼓励学生到校外企业单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要针对面临毕业的学生,安排其到企业进行与就业相关的定岗实习。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要放在:强调职业能力课程的主导位置,摆脱过去的教学安排,先考虑企业单位实践的需求,然后安排理论教学,提倡个性化教学;强调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完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制度,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等级考试考虑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得学生毕业就能拿到双证书;最后着重学生的实习考核,将实习考核列为毕业考核的重点部分,高职院校定期和企业互动考核实习动态,并将考核标准作为提前毕业或者延期毕业的主要依据。
高职院校既提倡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也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要完全体现把能力作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也就是要突显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完成学校培养和满足企业要求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当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搭建和实行,同时高职院校必须按照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并且丰富新模式的内容,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多的实用性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京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2):40-43.
[2]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3]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4]韩霜.浅谈中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1,(18):179-181.
[5]刘峥,范莹莹,蔡文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136-137.
[6]龚云峰.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18):29-30.
[7]刘霞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00-102.
(責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