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娟等
摘要:在外需趋降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应该具有可以有效提高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措施。在深入研究外贸人才就业受外需趋降直接影响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多维网状嵌入式提升国贸学生专业能力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实践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成功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贸;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035-03
近期我国经济受外需趋降严重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陷入经济衰退,我国外部需求随之急跌,货物出口只拉动经济增长0.8%;2009年由于外贸出口大跌15.9%,拖低经济增长4%。2010年全球经济从谷底反弹,带动中国货物出口飙升超过三成,拉动GDP 增长3.8%,使当年经济回到两位数字的高增长。但2011年由于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外贸出口增速再次从高位逐步回落,只带动经济增长1.8%,拉动力比2010年减弱一半以上,成为2011年GDP升幅比上年下调1.2%的主因。
萧条的经济形势导致外贸人才市场遭受冲击。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人才交流和服务平台,南方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的岗位供需情况不够理想。2012年第一季度,进场招聘的单位数同比下降17%,提供的职位数下降16%,而入场的人数则下降达到28%。
在此国际形势下,高等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实行一套系统性较强的能有效提高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措施。因此,在深入研究外贸受外需趋降直接影响方面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提升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些可行的教学措施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评述
1.国外研究评述
美国是国际经济往来中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其对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较为成熟。美国教育体系中的类似于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性质的专业为“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或“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美国高校课程设置了大量与国际接轨、与现实经济形势接轨的课程,全球市场中的技术、职业和商机搜寻技巧课程等等;不仅开设了多语种的外语课程供学生选择,而且还专门安排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到国外学习,从而通过对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市场的了解,熟悉宏观经济、政治制度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学会如何在国际贸易领域把握商机;使商务教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涵盖金融、营销、商业策略等等;要求学生将各门经济课程融会贯通,从大量的实践中摸索规律,将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给学生以企业家与“商人”的基本训练。
英国院校基本都采取模块单元教学法,科目设置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同时院校与商界保持密切联系,在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其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是工学交替,即所谓的“三明治过程”,即整个本科教育的四年内,前两年学习,然后工作一年,最后再学习一年。英国大学一般都设有专业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寻找实习企业。学生可以参与到公司、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基金会等各个机构的活动中去,获取实践经验。实践结束后,学生要对企业实习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写出相应报告。苏格兰西部大学还开设了如“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Learning from Placement Experience)等相应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总结其实习经验。即使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中,学校也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会获取第一手资料,学会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理解。
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新加坡实行教育体制改革,改造成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统一双语教育,这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了一批外贸业务人才。可见,国外政府、高校已经十分重视高校国贸专业教育与就业的接轨问题,设置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法并得以落实,因而才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外贸人才。
2.国内研究评述
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大多未能符合实际需求,当前的国贸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本土轻国际。我国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理论课课时数所占的比重较高,由专业教师指导的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重偏低。国际性的课程较少,一般只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几门国际性质的课程。
国内高校已经意识到外需减少给外贸人才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应对,使得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和实践性。一些院校该专业相当多的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授课,并与国外知名的商学院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聘请外籍教师参与教学,欢迎客座教授讲学。有的学校还派本科生到国外商学院参加夏季课程学习,并与国外学校进行本科生互派交流活动。有的学校则采取直接与国外大学合办的方式,如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等等。
但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人才教育与我国外贸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没有教师专门从事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这种状况与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现状极不相称。
二、外需趋降对国贸人才专业能力的挑战分析
根据国际经济理论,外需不足对外贸经济引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贸易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变化、贸易伙伴关系的变化、贸易方式的结构变化等,因而外需不足对外贸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也会因而有异于以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笔者了解到外需趋降对外贸人才带来的挑战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才需求量下降
近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颇大:一方面,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受到较大的冲击。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2008年减少了14%;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14307亿美元下降至2009年的12016亿美元,减少了16%;同期进口额也减少了11%。另一方面,进口额减少的幅度大于进口额减少幅度。2008年至2011年,出口额增长幅度均弱于进口额增长幅度,而2002年至2007年期间进口额增长幅度普遍低于出口额增长幅度(见表1)。我国出口贸易经济不景气导致外贸企业生意锐减,有的甚至倒闭,因而外贸企业的外贸专业人才需求减少。一方面,在岗外贸人员面临公司裁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扩招下,国贸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一份对北京多所高校的国贸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调查对象的就业率为73.17%,但对口就业率僅为32.52%。
2.人才知识结构要求变动
外贸经济不景气导致外贸职位的变动,因而对外贸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有所变动。根据百才招聘网(baicai.com)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6月份外贸行业累计发布职位数5347个,在产品类别方面,以耐用消费品(服饰、纺织、家具)的进出口行业居多,奢侈品进出口行业招聘岗位较少;职位类别方面,以贸易、物流、采购、运输类、销售类居多。招聘职位方面,外贸业务员类占比达56.13%,而外贸主管仅占3.62%。
在经济不景下,不少企业实行多市场战略,我国与中东、非洲的贸易不断增加,因而精通小语种的外贸人才需求量增加。同时,经济不景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因而能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实务人才也是外贸企业重点招聘的人才。
经济不景要求外贸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超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国情,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WTO及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规则,了解国际经济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国际经贸基本技能,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需要长期、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三、“多维网状嵌入式”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构建
有鉴于此,应该从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角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经验与国外经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21世纪的时代背景以及外需趋降的国际环境,围绕我国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教育的各个环节,从教学目标定位出发到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组织形式安排、教学和考核方式创新等视角着手打造涵盖英语应用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法律业务能力以及公关社交能力等多维的、以课程群为依托,分别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的网状的、以现有培养计划为基础而适当改革的嵌入式的高校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现初步构建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多维网络,把国贸专业能力的子能力分散在国贸专业课程群中加以培养(如图1),在现有的课程群中嵌入有关的教学环节(如表2)。
为了检验试验成效,教学效果评估由以前的单一学习成绩考核改革为集学习成绩、动手能力、创新作品等多种选择性评价机制为一体的考核方式,其中英语在考试中的比重逐渐增多,基础知识占比逐渐减少,动手能力比重逐渐增多。具体实施安排如表3所示。
四、实践结果分析
根据前述构思,在笔者所在高校内开展提升国贸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实验。经过2年的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主要体现在:专业证书的考取方面,从2010年(已实行改革)至今共有67名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奖等各类比赛中获奖;有29人次考取了剑桥商务英语(BEC)、报关员证、日本语能力认定书等各类证书;有3人次进行创业活动;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组建了3个科研活动小组,获得3项科研立项。业务操作能力的提升方面,2011年本校国贸专业30名同学参加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其中3人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15人获三等奖,另获团体奖二等奖。通过此次比赛,参赛学生熟练了各个外贸环节业务操作,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竞争意识,锻炼了意志力。
2.就业的专业对口比重增加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行业和职位时考虑因素会较多,包括行业前景、社会关系资源、兴趣爱好等,因而毕业生就业不一定与所学专业对口。不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根据2009年(未实行改革)、2010年和2011年的国贸专业的就业统计数据,学生就业对口的比重从2009年的75%升值到2011年的83%。就业的转口对口比重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的成功。
3.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
专门针对2011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选取了曾聘用2届以上的毕业生的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3%的用人单位认为2011届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比往届毕业生稍高,业务操作能力上手能力比往届毕业生高,也具备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均能表明本次教学改革的成效。当然,用人单位也认为多数毕业生不具备在短时间内成为有实力业务员的能力。
总而言之,本次教学改革不仅在理论层面提出了多维网状嵌入式提升国贸学生专业能力教学方法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践行,印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参与改革实践的教师和学生也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育松,張思思,谢朝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人才需求变化及高等教育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7).
[2]袁慧.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15-17.
[3]曾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0,(6):17-18.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