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敏
摘 要:当今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使用频繁,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社交网络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建构新型工作体系,高校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平台,拓展工作开展途径,积极关注学生动态,增强社交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
关键词:社交网络;高校辅导员;探索;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交网络异军突起,成为继E-Mail、BBS、博客之后的又一深受网络用户喜爱的网络交流平台。作为新生代网民的在校大学生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交网络的广大用户群体,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社交网络的影响。
一、社交网络风靡高校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十分频繁,几乎每个人都有社交网络账号。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定位准确。社交网络将受众定位于年轻人,大学生是年轻网民中的主力军,不仅上网时间多,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比较强。第二,平台开放。大多社交网络都为用户提供了开放的平台,用户可以进行信息的分享,并在该平台上展示自我,和他人沟通交流。第三,互动多样。社交网络服务形式多样化,自动更新状态,发表日志,分享他人日志和照片,即时聊天,相互评论,还有小型互动游戏,这都使得社交网络的交流沟通变得多样化。第四,传播迅速。社交网络中的分享功能通过彼此之间的分享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一种类似蝴蝶效应的效果。
二、社交网络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社交网络风靡大学生群体这一状况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包括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包括对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影响。
(1)社交网络的兴起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新型方式方法的建构。社交网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搭建了一个更能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平台,推动高校资讯传播方式的重建,从而有利于形成更快捷高效的信息获取途径。在此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进行交流沟通。同时,社交网络的互动性可以促使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高校学生工作者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这个平台打破了“我来说你来听”的局面,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和探讨。教育主体之间的互相靠近,使得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容易开展;同时,老师通过社交网络,和学生进行互动,避免学生对网络上的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产生错误的理解。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使得师生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性更强。
(2)社交网络的兴起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网络是系统的、多维的、立体的、即时的,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渴求,同时也方便了师生对各类教育资源的管理、搜索和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交网络能有效促进高校公共教育力量的整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交网络中大量资讯的涌入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促使高校辅导员对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进行思考和摸索。社交网络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虚拟空间拉近,高校辅导员应从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所想所需,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可参考的资讯。高校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整合校园网络系统,实现管理系统上的一体化,推进校园决策民主化,营造和谐校园。
三、社交网络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着眼社交网络的特点,针对社交网络风靡高校这一现象,结合社交网络的作用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与社交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对创新高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进行积极探索。
(1)变通高校新闻资讯传播方法,通过社交网络,实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表达、讨论的话题种类多样,能较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状态,高校辅导员應多关注大学生经常访问的社交网站,主动与学生加为好友,在社交网站中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敏锐捕捉校内新闻线索,并积极开展工作。
(2)拓展高校学生工作开展途径,利用社交网络,开辟大学生网络舆论新阵地。舆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舆论环境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公共教育所取得的成效。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的重要方式,高校辅导员应在对社交网络中的舆论阵地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的风尚,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开辟大学生网络舆论新阵地。例如建立各个大学自己的校园论坛,学生可以在其中探讨社会热点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分享身边趣闻趣事,以论坛这样的形式作为网络舆论的一个新阵地。
(3)整合高校教育资讯传播模式,结合社交网络,搭建教育新平台。社交网络平台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超地域性等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对大学生的希望等广泛地传播到这一公共区域,使之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使得原先单一、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多元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创造出良好的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育人模式。
(4)提高高校辅导员运用社交网络能力,增强社交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高校辅导员要有效地运用社交网络,自身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高校辅导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对社交网络各种功能的应用能力、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能力、对社交网络中大学生舆论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以及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参与,提高对社交网络的运用能力,在大学生中积极传递“正能量”,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蒋鑫.大学生人人、SNS社交网络使用现状调查[J].新经济,2013(12). [2]彭春雪.社交网络兴起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学理
论,2013(12).
(西南政法大学)
注:该文为重庆市教委2013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研究”(13skszc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