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等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即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由康复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疗效明显高于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46-01
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以偏瘫为主的肢体运动功能损害。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有大部分患者不同程度的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及工作能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可以使患者尽早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现将对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及结果分析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年龄40-85岁,平均56岁;脑出血35例,脑梗死45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别。对照组的基础护理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日常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又要住院治疗,加上对愈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之后,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抑郁焦虑,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缺乏信心等。针对这些普遍存在于患者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启发诱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脑卒中疾病的宣传资料,介绍一般知识,促进病人之间良好情绪交流,用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义务宣传,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怨恨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士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应用各种沟通方法,例如图像、字板等〔3〕。音乐刺激可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4〕。对焦虑不安的患者,让他们听一些节奏徐缓,旋律优美的古典乐曲、民歌等,对抑郁症的患者,让他们听一些节奏明快,声音和谐的音乐。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每一点转归,激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兴趣,认真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
2.2 良肢位的保持 腦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康复护理以保持良肢位为主。良肢位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起到良好作用。它是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的基础,需要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方法 ;(1) 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的枕头上。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这是偏瘫患者最重要的体位。(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上举约100°,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围,置于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围,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身后可放置一枕头支撑,有利于身体放松。(3)仰卧位:患侧肩后部垫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在患侧臀部及大腿下垫枕,以防止患侧骨盆后缩。此体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应尽可能少用。
2.3 肢体主、被动运动训练 (1)肌肉按摩:对肢体进行肌肉按摩,尤其是注意患侧手、肩及下肢的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按摩时应轻柔缓慢进行,对瘫痪肌肉予以按摩揉捏,对拮抗肌予以安抚性的推摩,使其放松。(2)关节主、被动活动:按摩后进行偏瘫肢体关节无痛范围内的主、被动活动。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应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做髋关节和肘关节活动时注意手法柔和,活动范围不宜过大,应小于或等于90°,以免发生骨化肌炎。(3)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和控制能力训练,下肢进行双腿和单腿的桥式运动。同时进行健侧肢体的训练。
2.4 根据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独立完成或在少量协助下完成进食、穿衣、洗漱、如厕以及利用轮椅的转移动作。指导病人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
3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bl氏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
对照组(P<0.05),见表1.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如何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增加大脑皮层的厚度和营养, 从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故康复治疗介入越早越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并能有效防止和减轻继发运动障碍的发生。 目前普遍认为,脑损伤后的功能性恢复主要依靠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即大脑功能的重组,康复治疗就是根据大脑可塑性原理,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刺激大脑中枢,通过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方式,使大脑功能重组,神经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同时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心肺功能、血液循环,从而促使脑血流量的恢复,为患者脑细胞功能恢复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脑卒中患者如能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做好早预见、早计划、早训练、早指导等工作,就有可能使患者不仅能保存生命,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甚至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杨锦媚,李杰.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1,16(2):7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