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梅
【摘要】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医院急诊急救管理体制不健全、简陋的抢救设备难以到达高效救人的目标、急诊队伍人员配备不齐全使得急诊急救工作难以开展等实际问题,本文剖析了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列举了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医疗质量管理现状,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7-02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急诊医学是研究急诊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急诊急救工作的特点为时间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复杂性、协调性和条件性。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独立临床学科,几乎涉及了医学的各个领域。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承担着一定地区人民群众的急诊医疗服务工作。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医院急诊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群体性医疗卫生事件等发生时,更是需要急诊科快速应急,有效地开展工作。
1 我国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1983年卫生部颁布了《医院建设急诊科(室)的方案》,对急诊工作进行了行政管理制度上的改变,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独立建制的科室。在我国医院急诊急救科的模式各不相同,目前,急诊急救科大致可分为通道型模式,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和内外科共同发展的自主型模式三种。全国所有医院急诊急救科全部实行“首诊负责制”,多数存在三级医生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制、急诊会诊制、急诊病历书写规范等规章制度,但仍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急诊急救工作不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因此,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开展这些工作,是急诊管理的新趋势。
2 我国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2.1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医院急诊运行过程中常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多数医院急诊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尚缺乏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现行急诊质量管理体系只注重终末质量,而忽视了诊疗过程的质量控制、具体环节控制和及时纠错、持续改进的有效监督制度等问题。因此,医院急诊急救工作中常会出现效率较低,造成急诊不急的现象,甚至造成了延误抢救,导致医疗纠纷等问题的发生。
2.2简陋的抢救设备
现阶段急诊设备条件陈旧落后、设备缺乏,无法达到稳、准、快和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要求。医院对急诊科的经济投入和支持不足,导致设施陈旧、设备简陋是目前多数急诊科所面临的现状,还有很多急诊科没有设立急诊ICU和急诊手术室,急诊只停留在分诊和临时处理的水平上,这导致了急诊急救工作中出现因设备落后而延误救治病人生命的问题。
2.3急诊队伍人员配备不齐全
急诊患者疾病牵涉到很多学科,但现实中高素质的具备多学科急诊知识扎实的急诊专业医师数量极其缺乏。急诊急救科长期没有自己固定的医师队伍。事实上,急诊急救科已经成为了很多医院院青年医生的急诊培训中心,这是造成队伍人员配备不齐体制上的原因。由于各个大型医院就诊患者多,急诊工作量非常大,使得急诊医务工作者任务繁重、工作辛苦,工作时间超时,生活无规律。然而,长期如此的工作状态,导致了很少有人潜心钻研急救医学,更谈不上树立牢固的专业技术思想。
3 我国急诊急救醫疗中质量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3.1建立健全的急诊管理体系
现代急诊医疗的原则是突出“时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有效处理,急诊急救工作因危急性、突发性、时限性等特点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只有建立健全的急诊管理体系,才能促使急诊急救工作有章可循地正常运转,才能有效地监督、控制急诊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才能保证救治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必须承认是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地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己的理念和医疗行为准则。各医院急诊科建设也应根据本院病种特点,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选派急救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思路敏捷、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充实到急诊第一线。只有以“制度”为保障,即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急诊“时效”、“救命”、“质量”原则的实现。
3.2完善急诊配套医疗设施
加强急诊队伍业务培训是急救工作的前提,配备先进急救器材是抢救成功的保证。重视和加强对急救中心建设的经济投入,不断地完善基础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使其布局合理,配套功能齐全,不仅是急诊科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条件,也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重要举措。各级医院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应优先考虑急诊急救装备器材,使得达到抢救设备齐全,急救得心应手,缩短时间,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经过几年努力,使各地急救网络布局合理、急诊设施完善配套,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急救医疗的需求,担负起繁重的急救任务。急诊医疗工作也要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患者需求的多样化而不断发掘新的功能。
3.3建设强有力的急诊医疗队伍
在急诊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需要具有较全面急诊医学知识的急诊医师队伍,制定统一的急诊医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标准,急诊的医护人员也最好相对固定,仍可使用年资高的医师,并且应有长远的人员使用计划,初步形成人才梯队。由热爱急诊专业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专家担任,负责专业管理和继续教育。对医学院校在校生开设急诊医学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对毕业后的医师进行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在部分高校设立急诊医学硕士学位点,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人才,从而使急诊急救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结语:医院的急诊部门作为急诊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主要功能组织,正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急诊科的建设不但反映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还间接关系到区域性医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通过本文的分析,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建立适合我国医院发展的急诊急救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刘强晖,徐鑫荣.江苏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5):548-550
[2]于学忠,郭树彬.关于建立急诊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128-130
[3]孙凯,张劲松.急诊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对策[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