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莉 吴静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03-01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1]。伴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已明确大约95%的宫颈癌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即宫颈癌是一种病因比较清楚的感染性疾病[1]。通过TCT、HPV DNA检测、阴道镜活组织检查及LEEP联合应用,能对宫颈癌进行早期筛查,防患于未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且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在治疗后能降低不同程度的病灶残留或复发率。
1资料与方法
1.1 细胞学检查将巴氏涂片引入我国后,巴氏涂片无论是从取材手段、制作、染色技巧还是阅片水平来看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其假阴性率较高,甚至高达50%[2],临床应用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随着细胞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于巴氏涂片的缺点进行改进,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开始在我国应用。它可以将宫颈上采集到的几乎所有脱落细胞全部收集,经过去除标本中的杂质、血液,避免细胞过度重叠,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使固定的细胞核形态结构清晰,便于观察,大大提高了对宫颈癌及CI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2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已被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证明是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目前已知HPV存在20几种基因型与宫颈癌发生相关,依据其与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类,(l)低危型HPV: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疵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I);(2)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2/3)的发生相关,尤其是16和18型[34]。
1.3在HPV检测中,被检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是重要因素。评价HPV检测方法最关键的因素是检测灵敏度,杂交捕获试验:采用可溶性杂交观测荧光产物的方法检测HPV感染,无放射性污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实用性[5]。因此成为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的理想工具。
1.4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介于肉眼与低倍显微镜之间的放大内镜,其优势就在于能够发现人们肉眼所不能识别的子宫颈病变[6]。在CINⅢ常可见典型的异常三联征图像:厚的醋白上皮、点状血管及镶嵌[6]。但是由于阴道镜检查的放大倍数有限(10-40倍),不能观察到细胞的细微结构,只能够观察由病变所引起的宫颈局部的形态学变化[6],并且与检查医师的主观判断有关,所以仍有一定的限制性。
1.5宫颈环形电切术是诊断宫颈病变的同时兼能起到治疗的目的[7]。使得患者术后疼痛少并且能够快速的恢复。对于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者,还是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身体情况、病变CIN的程度、HPV感染情况以及患者生育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的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
2分析方法
2.1通过分析临床表现、患者年龄、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LEEP等方法,收集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院病理科阴道镜室就诊的患者90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岁。比较TCT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阴道镜检查与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査结果与LEEP术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对于陰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阳性(CINI及以上),征求患者同意的119例行LEEP术,将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2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者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组织学以病变最严重的诊断为标准,与细胞学及HPV DNA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准确性按照细胞学与组织学相差一级的国际原则.各种种诊断均符合随机双盲原则.评价液基制片法及HPV DNA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评价筛查实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显著性分析采用x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TCT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HPV DNA检测对宫颈癌及前驱病变的检测较形态学更为敏感。阴道镜检查作为进一步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用于确定病变的类型、范围。活检组织选在宫颈移行带上异常最明显处,能增加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阴道镜引导下活组织检查与肉眼下活检相比,是很多早期的宫颈病变被发现,并能针对性的取材,提高命中率。宫颈癌是病因比较清楚、可防可治的疾病,若早期发现,五年治愈率高达90%。由于联合筛查能得出更为正确的筛查结果,又可以延长筛查间隔,从而降低费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作为防治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筛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妇科肿瘤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585-587
[2]章文华.宫颈癌蹄查方法与我国宫颈癌蹄查面临的新问题[J].中华肿瘤杂志,2008, 30 (12): 881-884
[3]Mark spitzer.Cervieal sereening adjunets:Recent advances.Am J Obstet Gynecol.1998;179(2):544-556
[4]丁海艳,孙允高,叶大田.计算机自动识别宫颈细胞涂片技术.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2):85-90
[5]王伟.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6):462-4
[6]郑英、刘玉玲、张亚东,等.阴道镜图谱[M].河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9:1-46.
[7]沈座,郎景和,黄惠芳,等.子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 (5): 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