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由此可以看出劳技课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師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教学理念,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劳技课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操作活动;问题情境;评价
劳技课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该学科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劳动与技术课根本没有发挥到其价值,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一、组织操作活动,提高技术素养
《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促使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能动手操作的决不让学生“听”,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在劳技课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对称花篮》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运用折剪、穿编、粘贴等技法制作花篮,将花草装饰于花篮内。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分发给学生各种彩纸(卡纸、蜡光纸、皱纹纸)。接着,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折。之后,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除了对折剪练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折出不同的花篮,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此不难看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劳技课是实践能力较强的一门学科,一定的探究意识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纽扣的缝制》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简单说一说缝制的过程,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①用纽扣来扣住扣眼固定衣物时,要注意什么?②你知道几种缝制纽扣的方法?两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实施多元评价,关注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往单一的说教式评价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需要教师优化评价模式,要在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结果的基础上,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要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心态走进劳技课堂当中,从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劳技课的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环境中获得健康而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胡皓如.提高小学劳技课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08(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