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的发展与风险

2014-04-29 11:08徐璐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电子货币

徐璐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加快了电子化步伐,以电子支票、银行卡、电子现金等为代表的电子货币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的出现,更是扩大了电子货币的应用范围,但随之而来的对电子货币风险的防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在电子货币业务中仍然存在,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仍然适用于电子货币。传统货币中存在的风险在电子货币中依然存在,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本文从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了电子货币的概念、电子货币的发展与风险。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风险;防范金融风险

1、电子货币的定义、分类及特征

1.1电子货币的定义以及分类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和公共网络(如Internet、移动电话等),以“储值”产品形式或预付机制进行支付的货币。

按照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不同,可以分为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和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是目前我国最为规范的电子货币。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是其主要的发行机构,例如具有透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和一般存款支取转账功能的借记卡就是典型代表。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最大的特点是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并将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非金融机构类电子货币主要有磁卡、IC卡等,通常由电信公司、公交公司以及学校等机构发行。其主要特征是要求客户预先储值,即发行机构预先收取客户现金,然后发行等值的、可在客户消费结算时从中扣减金额的电子货币。

1.2电子货币的特征

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结算方式特殊性。电子货币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现金或货币无纸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后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不仅安全、快捷,而且避免了使用传统货币时缴款等待、找零等麻烦以及需要面对面交易等缺点。有的电子货币只允许一次换手,即只能使用一次就返回发行机构。

(2)形式多样性。电子货币是一种电子符号或电子指令,不再以实物、贵金属或纸币的形式出现,其存在形式随处理的媒体(磁盘、电磁波或光波、电脉冲)而不断变化。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借记卡、贷记卡、磁卡和智能卡等为媒体。

(3)发行主体多元化。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电信公司、大型商户和各类俱乐部等均可成为发行主体,同时电子货币的总量不受中央银行控制,其数量规模基本由市场决定。

(4)技术先进性。电子货币采用先进的密码技术、生物统计识别装置、智能卡技术等,并且进行多层加密,提供支付过程的全部安全保障,克服了纸币易伪造、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会面临安全问题的缺陷。

2、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

2.1电子货币的优势

电子货币与传货币相比较之下的优势也相当明显:

(1)电子货币在交易和消费时十分方便,必使用现金支付,省却了数钞的麻烦,支付方式甚至不必面对面。这将极大地提高资金运行的效率,降低结算成本,利用网络迅速完成款项的收支及资金的调拨,显著地提高了资金运营的效率,而传统的货币结算主要依靠的是银行与客户面对面的进行人工操作,复杂费时。

(2)电子货币的使用十分安全。使用电子货币就不必为身上带有巨额现金而提心吊胆。即使银行卡丢失,也可挂失,没人能侵害持卡人的利益。

(3)电子货币具有通用的职能。如入了国际组织网络的银行卡以及互联网上通用的电子钱包,不受地域国界的限制,可在全球通用,出国就不必先换外币,省却了许多麻烦。

2.2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金融电子化建设是我国1993年开始实施的“金卡工程”的重点。自实施“金卡工程”以来,电子货幣正在我国得到广泛地应用。截止2003年,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和IC卡等电子货币18.69亿张,其中各类银行卡5.69亿张,各类IC卡13亿张,全国人均持卡近1.5张。一个全国性的跨银行、跨地区的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已经初步建立。然而与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和人们接受电子货币的热情相比,人们实际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则稍逊一筹,显得较为清淡。

造成这一强烈反差的原因是大多数人仍然在传统的支付结算习惯和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新型方式间徘徊,对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对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采取较为保守的观望态度,一般只在小额交易中如:公交车费、家庭水电燃气费等方面使用电子货币支付结算,享受电子货币的好处——省却缴款等待、找零麻烦等;而大额交易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支付结算,以回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3、电子货币存在的风险

3.1法律风险。电子货币相关方发生纠纷的责任难以确定。电子货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法,通过电子货币赖以生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在瞬间内完成资金的支付和划拨。资金划拨涉及的当事人很多,除了顾客本人、网上银行等发行主体外,还包括资金划拨系统经营主体、通讯线路提供者、计算机制造商或软件开发商等众多相关方。当出现某种故障无法准确进行资金划拨时,很难确定各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客户隐私权有泄露风险。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通常也发行私人和公共密钥、从事密钥的管理,而密钥事关客户的个人数据隐私,这些资料一旦公布,对客户将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也不排除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向第三者出售这些数据资料牟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发行主体保存着电子货币使用者的交易记录及其他基本信息,如果将这些合法收集的资料用于所声明的目的以外的事项,将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可见,电子货币有可能带来客户的隐私权保护问题。

3.2面临安全风险。电子货币的安全性是指对于电子货币所有者所有权的保障程度。电子货币与传统通货相比,所具有的成本低(保存成本、流通成本、使用成本)、高效率和灵活性等巨大优势,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假设:电子货币是安全的。离开了这一基本假设,即电子货币的安全性若不能得到保证,那电子货币的所有优势不仅荡然无存,而且它还会成为金融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罪魁祸首。电子货币的安全性涉及到社会的公信心,特别是对国家金融体制的公信心。因而电子货币的安全性自然也就成了推广应用电子货币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3.3削弱货币政策效果风险。尽管目前电子货币仍然依托于传统的通货,但其日益广泛的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通货产生替代效应,并衍生出一定的金融风险,直接导致了网络经济社会中货币供给渠道、货币乘数和供给机制的变化,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能力受到影响的有效性会逐渐下降。现金流量是中央银行用来控制私人银行货币及信贷扩张的杠杆。

【参考文献】

[1]迪迪埃·马尔特尔,居易·萨巴蒂埃.电子货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2]陈雨露,边红卫.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32.

[3]黄泽民.货币银行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4]周启海.论我国电子货币微观成本和宏观安全机制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1(1):27.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发行与使用中的风险分析
电子货币风险及防范探讨
电子货币的问题研究及发展前景
电子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货币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电子货币的风险及防范策略分析
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电子货币问题的法律思考
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角色及其风险防范
涵盖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新的货币层次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