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语文等基础课应开辟为国学教育的试验田

2014-04-29 01:59:28王美花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技校国学

王美花

摘 要:技工学校的语文等基础课教育现状堪忧,教学效果极差。针对技校学生生源及技校考核的自由化(即考试不受国家高考的影响或牵制),将技校语文等基础课程开辟为国学教育的试验田。首先,全校上下(上至校长下到班主任)统一对国学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对国学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再次,加强对教师的国学培训力度。最后,要形成梯度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同时在考试中要考国学内容。

关键词:技校;语文;国学;经典诵读

技工学校以学技术为主,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等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加之学生生源等因素决定了技工学校的语文等基础课程逐渐被弱化。如何扭转和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将技校的语文等基础课让位于国学教育,使其成为国学经典教育的试验田,这将会极大地改变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在朗朗的阅读声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修养。

何谓国学?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的说法是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实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因此国学包括了医学、戏剧戏曲、书画、星相等等,但我们技校学生只能学习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学习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学

经典。

一、国学的重要性在于经世致用

国学教育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它并不是终极目的。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有所体悟,在日常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教。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其实大多在给学生讲一些大道理,学生懒得听,教师也觉得讲得没劲。比如我们常说要孝敬父母。那么该如何孝敬呢?在《论语·为政》中讲道: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突出强调了既要赡养父母更要对其尊敬;《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通过诵读这些经典,我们来体悟并逐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真正做一个孝子。

尽管国学经典多以“文言文”为主,我们可能担心学生不理解,其实,技校的学生正处于记忆力强又有一定理解能力的阶段,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在诵读中给以浅显的讲解,以后,随着理解力的加深和人生阅历的增多,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和经世致用性。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学生的识字量和记忆能力将会大大提

高,学生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很容易就能引经据典。同时学生还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生“口而诵,心而悟,”慢慢会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与朋友交往,如何面对生活的选择,怎么担当生活的重任,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对国学教材的选择很重要

既然学习国学、诵读经典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技校学生该选择哪些内容来学习呢?技校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4~16岁,正是机械记忆能力强并且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加以简单的解释,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记忆,反过来,记忆之后结合生活更深一层地理解与感悟。我们应选择的国学内容可以是:

第一学年:《大学》《中庸》《论语》《老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朱子治家格言》《重订增广贤文》《孝经》《笠翁对韵(上卷)》《庄子》;

第二学年:《孟子》《诗经》《菜根潭》《笠翁对韵(下卷)》《易经》《幼学琼林》《诸葛亮诫子书》;

第三学年:《古文观止》《内经述》《鉴略》《礼记》《药性赋》《医学三字经》《唐诗宋词节选》《管子四篇》。

三、加强对教师的国学培训力度

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甚至对国学知之甚少。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的国学培训力度。如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内涵和外延,国学在整个中国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国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国学该如何学习,选择怎样的国学版本,针对技校的学生该如何教授国学,国学的学习方法等等。

四、形成梯度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同时规定国学内容为必考科目

技校学生学习诵读国学经典,教师要调动其学习诵读的积极性,就必须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首先明确,期中期末考试内容就是在平时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中出题。在平时的早读和晚自习中,要求学生早读必须诵读国学经典,晚自习可以诵读也可以摹写,通过摹写国学内容还可以达到练字的目的。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组,组长检查学生国学背诵情况并加以记录。学校可以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国学经典诵读及书法比赛,比赛要评出一、二、三等奖项,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去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学校可以利用板报、校报等阵地来宣传国学,从而形成全校上下学习诵读国学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冯毅,点校.蒙学精华丛书·幼学琼林.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10.

[2]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05.

[3]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09.

[4]南怀瑾.老子他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09.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技校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51:37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9:02:21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8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