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5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1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小切口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肯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疝气;小切口;腹股沟斜疝
【中图分类号】 R256.45 【文献标识码】 B
小儿疝气俗称“气蛋”,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胚胎在生长过程中腹股沟部产生“腹膜鞘状突”,可使睾丸入阴囊或固定子宫圆韧带,而一些新生儿生后因鞘状突没有完全关闭,导致腹腔内容物如卵巢、输卵管、小肠、网膜等掉进鞘状突,从而形成小儿疝气[1]。其发病率约为1%-4%,男性及早产儿多见。现将我科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相关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5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17例疝气患儿,均为腹股沟斜疝,其中男性82例,女性35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5.38岁;病程1-34d,平均11.3d。患儿排除其他严重合并症并手术禁忌症,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施行传统手术治疗,全麻后仰卧位,常规消毒,皮横纹下作一长度约2.5cm的横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显露精索,寻找疝囊,纵形切开后游离并分剥疝囊,1号丝线高位结扎疝囊颈部,止血后复位患儿精索、睾丸,缝合后无菌敷料覆盖[2]。术后常规使用5d抗生素。
1.2.2 观察组 施行小切口治疗,于腹股沟皮下环上面的弧形皱纹皮肤处作一长度约1cm的横切口,依次切开后显露精索,然后向上延续寻找外环口;于精索内前方可发现瓷白色的囊,细致分离疝囊直至颈部,打开些许疝囊壁,小剪刀钝性分离,注意保护男患儿输精管以防损伤,湿纱布进行钝性游离,并横断已游离疝囊壁直至内环口,至其完全和周围组织分开,1号丝线将疝囊颈部双重结扎,切除多余的疝囊。同时,撇开男患儿输精管并复位精索、睾丸[3]。术后推进病房,常规使用抗菌药3-5d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以及并发症如切口感染、阴囊水肿、复发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采用t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3 讨论
小儿因腹膜鞘状突没有完全关闭,加之腹部过多用力、使劲排便、过度哭闹、奔跑等使腹腔内的压力增加,此时在阴唇或阴囊上方可看到包块,按压能够回纳进腹腔;小儿疝气多无明显不适,一旦病情进展,肿块下坠至阴唇或阴囊会导致患儿活動、行走不便,严重时甚至嵌顿而无法还纳,导致严重后果如肠坏死等[4]。手术为小儿疝气首选的治疗方法,传统手术因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创伤较大且易并发感染、阴囊水肿等而不利于术后康复,且患儿常因耐受性差而不能积极配合手术[5],给治疗带来困难和麻烦。而小切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对患儿的脏器损伤,不影响其功能,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综上所述,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国民.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2):394.
[2] 夏春晓.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582.
[3] 郭德才.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107.
[4] 杨军,钱立印,葛亚博.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9):38.
[5] 熊建华,甘零飞.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