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

2016-05-24 11:58张远起覃文懿李建文陈小东丁洪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5期
关键词:小切口疗效

张远起 覃文懿 李建文 陈小东 丁洪飞 黄胜超 黄水传 张智

【摘要】 目的 为有效改善产妇产后乳腺脓肿症状, 临床探究小切口与负压引流装置联合治疗较传统方式的疗效。方法 40例产后出现乳腺脓肿症状的产妇, 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联合组, 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行手术刀切开脓肿进行引流治疗, 联合组对患者行小切口与负压引流装置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程度、术后继续哺乳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较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感轻、伤口恢复用时少、换药天数少、切痕长度短(P<0.05);两组术后继续哺乳情况相比, 联合组哺乳率70.0%高于观察组25.0%(P<0.05)。结论 使用传统方式对产后出现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 虽可有效消除脓肿但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强、恢复用时较长, 且术后产妇大多无法继续哺乳婴孩, 若采用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且手术切口小, 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

【关键词】 小切口;负压引流装置;产后乳腺脓肿;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5.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urative effects by small incision combin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and traditional incision drainage, in order to improve postpartum breast abscess symptoms. Methods A total of 40 puerpera with postpartum breast absces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incision drainage, and the combined group received small incision combin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Recovery condition, pain degree and postoperative breastfeeding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mbined group had lower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less wound recovery time, dressing change days, and shorter incision length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combined group had higher postoperative breast feeding rate as 70.0% than 25.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breast abscess contains strong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slow recovery and low postoperative breast feeding rate. Small incision combin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can avoid above problems, along with small wound and scar.

【Key words】 Small incision;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Postpartum breast abscess; Curative effect

乳腺脓肿是孕妇产后经乳头的裂口或血性感染引发炎症, 未及时发现导致治疗病情恶化产生的病症。此病早期症状为乳房胀痛、食欲欠佳、心情烦躁等, 因未及时治疗导致乳房局部出现肿块, 此时产妇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高烧、白细胞增高、乳房跳痛、大便干燥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有导致脓毒败血症的可能性[1]。临床对于此病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刀切开脓肿进行引流治疗, 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产妇术后疼痛感较强且无法继续进行哺乳, 因此如何避免这些缺陷得到临床研究重点关注[2]。本次本院临床研究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40例产后出现乳腺脓肿症状的产妇, 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联合组, 每组20例。观察组产妇乳腺脓肿时间15~29 d, 平均时间(20.4±2.4)d, 初产妇12例, 经产妇8例, 年龄24~35岁, 平均年龄(27.6±3.1)岁, 体重57~78 kg, 平均体重(65.2±4.6)kg;联合组产妇乳腺脓肿时间14~30 d, 平均时间(20.6±2.5)d, 初产妇13例, 经产妇7例, 年龄26~36岁, 平均年龄(28.6±2.1)岁, 体重55~80 kg, 平均体重(64.8±4.8)kg。两组产妇经影像学检查符合乳腺脓肿临床诊断标准[3], 患者无精神疾病史, 可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不同程度上出现乳房肿胀、体温上升、疼痛等症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比较。

1. 2 方法 观察组对手术部位消毒后, 注射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患者, 取平卧位, 术前用超声定位脓肿部位, 对明显出现乳腺脓肿波动部位用手术刀做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肿, 对脓液进行清除, 需切开皮下组织对脓腔间隙进行钝性分离。脓液吸出后, 对手术部位进行冲洗并消毒纱布填塞伤口进行引流, 用绷带加压包扎。联合组对手术部位消毒后, 注射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患者, 取平卧位, 在乳腺脓肿波动最明显部位偏下方皮肤相对正常处做长度约为1.5 cm的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肿, 对脓腔间隙进行钝性分离, 超声定位下彻底吸除脓液后对伤口进行清洗, 根据患者脓腔形状立体裁剪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使其泡沫填塞后能充分饱满接触腔内创面。于患乳及外露敷料外覆盖生物半透薄膜, 使脓腔及创面密闭。引流管方向以方便密闭、引流、固定为原则。术后引流管连接至床头中心负压24 h维持负压吸引, 负压维持于125 mm Hg(16.67 kPa, 1 mm Hg=0.133 kPa)左右;另冲洗管外接输液管予500 ml生理盐水+ 8万U庆大霉素(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5020085)缓慢滴注冲洗, 维持24 h, 持续冲洗及负压引流7~10 d, 待患者回乳干净及冲洗引出液清亮后拆除装置, 予切口二期缝合或让其缓慢愈合。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换药天数、切痕长度、伤口恢复用时、疼痛程度、继续哺乳情况。疼痛程度评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4], 疼痛程度用直尺量出疼痛强度数值表示, 且数字越大疼痛感越强。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两组产妇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程度比较 联合组较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感轻、伤口恢复用时少、换药天数少、切痕长度短(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术后继续哺乳情况比较 联合组有14例产妇术后继续哺乳, 哺乳率为70.0%, 观察组术后仅有5例产妇继续哺乳, 哺乳率为25.0%, 两组哺乳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0, P<0.05)。

3 讨论

乳腺脓肿多发于哺乳期妇女且有数据显示初产妇较经产妇发病率高, 可能由于初产妇乳头皮肤娇嫩, 易出现裂口被病菌感染[5]。临床对于此病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刀切开脓肿进行引流治疗, 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对产妇创伤较大、治疗较为耗时, 且术后产妇疼痛感较强无法继续进行哺乳[6]。有学者发现负压引流装置治疗, 由于无需频繁进行换药可有效避免伤口被细菌、病毒感染且治疗中使用的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生长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避免过多使用抗菌药物且能加快血液循环, 提高细胞携氧能力, 加快创伤面血流顺畅,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患者恢复用时少、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手术切口小, 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7, 8]。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较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感轻、伤口恢复用时少、换药天数少、切痕长度短(P<0.05);两组术后继续哺乳情况相比, 联合组哺乳率(70.0%)高于观察组(25.0%)(P<0.05)。

综上所述, 使用传统方式对产后出现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 虽可有效消除脓肿, 但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强、恢复较为耗时, 且术后产妇大多无法继续哺乳婴孩, 若采用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且手术切口小, 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

参考文献

[1] 郝素贞, 陈健, 潘玉荣, 等.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山东医药, 2013, 53(33):71-72.

[2] 吴超, 成建萍, 倪雪君, 等.超声引导下不停止哺乳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4): 375-377.

[3] 王福荣, 冷晗, 蔡相军, 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应用.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5):1043-1044.

[4] 高海凤, 马祥君, 汪洁, 等.难治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9(4):475-476.

[5] 郑轲, 何山, 刘兵, 等.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的比较.四川医学, 2012, 33(10):1731-1732.

[6] 潘承欣, 崔仁忠, 吴绮鋆, 等.微创旋切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观察.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5):775-776.

[7] 刘健雄, 陈德明, 范海鹰, 等.乳腺脓肿在彩色B超引导下小切口置管冲洗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的研究.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2014, 4(2):13-15.

[8] 王尊, 刘庆仪.哺乳期乳房脓肿的治疗新进展.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4):38-40.

[收稿日期:2015-12-30]

猜你喜欢
小切口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
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比较
小切口手术路径治疗心脏疾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