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

2016-08-04 16:40庄庸
出版广角 2016年6期
关键词:抓手小切口

【摘要】本文在研判与预判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网络文艺”顶层设计的思路、逻辑和智慧之后,针对当下“如何有效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推动网络文艺健康有序发展传播”的热点、难点和盲点,提出“一个中心(指导思想)”“三大抓手”“十二个突破点”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网络文艺;小切口;大格局;抓手

【作者单位】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关于“网络文艺”的新观点和新论断首次浮出水面。2015年9月,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3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网信办)召开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传递出一系列“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重大举措信息。与此同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意见》即将出台……至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大势的研判与预判,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成为整个顶层设计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

如何理解这种顶层设计的思路、逻辑和智慧,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效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推动网络文艺健康有序发展传播?笔者借参加网信办举办的“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的良好契机,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一个中心(指导思想)”“三大抓手”“十二个突破点”的建议和意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切口找到一个好杠杆,通过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撬动整个网络文艺发展的大格局。

针对当下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热点、难点和盲点,对于“如何有效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推动网络文艺健康有序发展传播”这一主题,笔者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切口要小,格局要大,要构建一个好杠杆。切口要小,就是网络文艺评论工作一定要落实、落地、落细和落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一定要戳中当下网络文艺的痛点,切中以网络文艺为代表的新文艺领域创新风潮、创作实践、重大理论与评论评价体系重建的脉动。格局要大,指的是我们不能就“网络文艺评论”来谈“网络文艺评论的工作”,防止“网络文艺评论”纯专业化、纯学术化和纯学科化的倾向,必须要把它放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治国理政与全球治理体系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大格局”下来看。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构建一个好杠杆,才能在小切口上撬动起大格局。每一个时代,整个文艺前所未有的困境、突围、变革与创新,都要寻找到这种超越时代、地域和文化的“话语、思想、理论和智慧新资源”。

因此,可以说,当下网络文艺所有既有成就与问题、现状和未来健康有序发展传播的空间,都来自能不能抓好“将网络文艺导向这种思想理论与智慧资源的网络文艺评论工作”这个好杠杆。具体怎么做呢?笔者提出了“三个抓手”的建议和意见。

一、第一大抓手:抓好“转译”工作

“转译”工作即指把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大势的研判和预判所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全球治理新思想、新闻舆论/思想宣传/网络文艺新战略的顶层设计思路、逻辑和智慧,“转译”成网络文艺评论与创作实践基层探索的现场指导、标准和方案。

1.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路、逻辑和智慧,脉络和思想体系整体“发掘”出来,而不能局限于一点

从8.19讲话到2.19讲话,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论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必须要突破文件语言的理解,把握其背后的思路、逻辑和智慧;不能局限于单篇讲话的字语句的理解,而要理清楚一系列讲话中一脉相承的脉络;最重要的是,要从点—线—面,对整个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体系,进行“整体性”的发掘与把握。

2.要把顶层设计的思想理论体系“供给”,跟基层探索的国民“需求”暗流进行对接,创新供给和需求的对接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在网络文艺评论工作中,我们如何理解并贯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就是坚持人民性的立场”?这需要创新供给和需求的对接通道。例如,从“伟大中国三部曲”到“命运共同体三部曲”的新理念,不仅仅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执政党单方面的国家顶层设计,也是从“个人”在集体无意识中喧嚣、躁动并趋于成形和追求形成统一的庞大需求暗流所推动的国民基层探索。“伟大中国三部曲”到“命运共同体三部曲”,其实是中国当下这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合流促进的全新理念。国家顶层设计最终形成了“ONE1”(命运共同体);而国民基层探索最终形成了“ONE2”(经验与想象共同体)——从ONE1到ONE2,中国最终在理念、精神和对未来的想象中,达成了一种“完整”和“共识”。而这两者之间的“引爆点”,就是文艺作品和潮流,尤其是网络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创作实践和创意创造。这将改变当下和未来整个文艺格局的发展大势,并将对以网络文学/网络文艺为代表的新文艺领域创作实践、创新风潮、文艺生态、重大理论问题与评论评价体系,造成深刻、深远的影响。

3.我们要把“文件语言”转译成“文艺语言”,通过网络文艺创作实践与理论评论所基于的“新公共话语体系”,实现官方/执政党话语体系和个人/民间话语体系的无缝对接

当下,网络文艺评论面临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些精神如何细化成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评论的标准和准则,并付诸对具体作品、文艺现象和文艺潮流的创作与批评之中。

现在我们普遍陷入的误区就是把系列重要讲话当作“文件语言”来学习,一旦脱离了书面,要用于实践,就不知道如何用了,无法准确地做到如下三点:

(1)研判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中一系列论断是如何对我们所处的中国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的?

(2)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中一系列论断的“核心要点”是什么,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到底“新”在哪里?

我看到的分析文章对这种“新”分析得精准、到位的非常之少见,以至于很难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这种重要论断的核心内涵和要义,所以,很多人无法厘清自己的思想困惑和理论难点,难以把这当作最重要的思想武器运用于自己的文艺创作与评论实践。

(3)难以切中时代的脉动,难以把握社会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轨迹,把握住习近平重要论断对于当下到未来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和文艺潮流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在这种影响和作用的趋势之中,我们到底应该要抓紧哪些切入点\接触点\引爆点,才能有所作为?我们如何能够引领创作潮流和现象?笔者认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文艺创作实践与理论评论所基于的“新公共话语体系”, 把“文件语言”转译成“文艺语言”,让官方/执政党的话语体系和民间/个人话语体系无缝对接。

二、第二大抓手:抓好“进场”工作

我们要进到网络文艺甚至整个新文艺领域的现场,真正把握其创新风潮、创作实践和重大理论与评论评价体系的重建问题,并寻找与党和国家文艺宣传、舆论工作顶层设计思路、逻辑和智慧对接的方式,构建新型主流舆论场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1.要解决评论“不进场”、在场外评论等基本问题

在网络文艺领域里,网络文艺评论和网络文艺创作实践作为同行者,却像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

(1)我们不了解网络文艺领域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和文艺潮流,并对其做出系统的阐述\解读和理论批评体系建构。

(2)网络文艺评论难以介入到具体的创作和产业链中,对其产生影响。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场中,我们在场外,从而就难对其准确把握。

(3)另一个方面,我们的评论和批评不在现场,就难以在新文艺生产机制中对创作和产业链产生影响。因为,我们的成果也不是在“现场”发表,而是要发表于传统话语体系中的平台。

2.要解决评论“想进场却难以进场”等三个突出问题

当整个“主流新文艺”正在重塑之中,我们不得不进入到新文艺场中,却往往发现面临着“想进场却难以进场”等三大问题。

(1)面对庞大的、海量的和具有无限丰富的内生能量且时时刻刻都在千变万化的新文艺场域,我们如何进“场”?尤其是面对那些亚文化X微社群趋势中的新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和文艺潮流,更是找不到进入的路径,容易迷失,产生焦虑。

(2)面对这些动态、前沿且前瞻的新文艺,既有的理论体系似乎全都失效,而我们要重构自己的知识谱系又是一个特别庞大、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更不知道如何能够切中当下的热点和脉动,及时、有效地发声。

(3)如何在进入到新文艺场后寻找到折返点,重新回到你出发的传统文艺场中,找到可以继承和创新的东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然后,进一步进入到正在重塑的主流新文艺场中,找到自我的意识、族群的认同和文化的建构?

3.要解决“进场”且要进到“场中央”,掌握舆论权、话语权和领导权的三大核心问题

(1)要抓住整个网络文艺“亚文化X微社群”的重组运动,即整个网络文艺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正在分类型、分群体和分阶层地进行社群细分并重新组织起来的运动趋势,抓住这种运动,就能抓住网络文艺的思想和舆论导向的轨迹。

(2)要抓住网络文艺的引爆点、类型、题材、潮流与发展趋势,把握正在形成庞大的类型数据库、二次元/亚文化和经验与想象共同体等“地下河体系”。所以,有时候,你看的是一部网络文艺作品,但其实可能看到的是一个类型数据库。

(3)要认识到,网络文艺三大脉络(一是对传统文化母题/故事原型/类型模式的重述、重释、重译与重塑;二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缺憾弥补”“YY”、现实折射与反映;三是对未来“作品为世界立法”的希望、梦想和奋斗的想象和构建,正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席卷当下整个中国的个人-大众心理、国民心态和国家/民族/人类集体无意识融合起来,形成了庞大“国民需求暗流”和“国家顶层设计”的ONETONET共同体,倒逼网络文艺及整个新文艺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第三大抓手:抓好网络文艺评论评价体系“重建”工作

我们不能用传统理论体系去“套”现在的网络文艺创作实践;不能用西方理念剪裁中国的审美;不能就文艺“学科”来单科评论网络文艺。那么如何抓好网络文艺评论评价体系的重建工作?

1.文本细读

从习近平重要讲话及专著的文本出发,我们可以细读其背后的思路、逻辑和智慧,从中发现、发掘新文艺思想体系的整个脉络和源流;同时,在对网络文艺经典、流行、主流和红文作家作品进行深刻解读时,逐层发掘那些最受关注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重大理论问题”,从小处寻找网络文艺评论与评价、评选与评奖的标准与价值评判体系的重建路径,从大处发掘新文艺理论和新思想体系的重塑之路。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在每一部作品中都能与其他互文、互鉴和互动的类型文相遇,都能与每一部网络文艺经典、流行、主流和红文作品所植根的类型数据库、二次元/亚文化-微社群(自我意识、族群认同、文化建构)等重组体系,找到那些最受关注的“网络文艺理论与评论”的研究问题,也才能找到网络文艺评论与评价、评选与评奖的标准与价值评判体系重建的路径,以及新文艺理论和新思想体系的重塑之路。

2.现场体验

由于当下“文艺大格局”的变化,我们不能只把传统文艺评论与批评体系或者西方类型文艺与文化理论的概念体系引介进来,来观察、研判和分析当下中国正在兴起的网络文艺的创作实践、创新风潮和发展趋势。我们更应该进“场”,进到这种从分类到定型的社会运动中去,进到执政党自上而下的言语变革、舆论重塑和新文艺政治观渐变中去;进入到社会各阶层从下而上寻找自我意识、身份和位置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的两大趋势之中,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不断地提炼、总结“碎片化”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系统”的“新文艺”评选、评价和评论体系。我们要进到 “场”中央,立足于网络文艺等新文艺领域自身的世界,去提炼、总结和生成“土著式”的话语/概念、理论/批评、思想/价值体系,研究和探索新文艺的重大理论问题。

3.跨界重建

我们要跨越纯文艺和网络文艺、通俗文艺与严肃文艺、虚构文艺和非虚构文艺等之间的界限,也必须要跨越文学与非文学、文学评论与其他社会学科理论以及文学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界限,采用一种跨界的、更高层面的以及一种“系统论”“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分析这样一种“新的文艺发展现状”及其理论与评价体系的诞生与崛起。而且,这种“跨界重建”的新思路,不仅仅涉及文艺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跨界问题”,而且是一种从网络文学到新文艺领域,从“互联网+新文艺”到各相关行业全产业链,从中国到世界等“跨时空、跨地域、跨文明”等,“跨越一切边界”并在文艺边界重塑中重塑“中国的”(未来必然是世界的)思想、理论和文艺话语体系等新的思路、逻辑和智慧。

上述“一个中心” “三大抓手”,共计“十二个突破点”,其实就是当下“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最需要做的基础工作,也是核心与轴心工作。切口要小,格局要大,网络文艺工作,应该以网络文艺评论这个小切口,构建起新闻舆论/思想宣传/网络文艺评论的导向杠杆,撬动起整个党和国家治国理政与参与全球治理新体系的大格局。

猜你喜欢
抓手小切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四个抓手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比较
小切口联合负压引流装置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的疗效比较
小切口手术路径治疗心脏疾病的研究